文化艺术

金秋愉阅   《觅画西藏》

来源:未知 阅读: 2018-11-10 09:21 我要评论



也不知道有多长时间没有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

汗颜噢。

三个月前,得知好友潘启元博士的著作《觅画西藏》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和张爱玲,张抗抗、张恨水……等一长串在文学界响当当人物的著作同时亮相深圳文博会,我是深深地震憾了。

作者来自黄土高原,甘陕汉子,憨直重情,每次去华府,必在他家休息打尖。三十年前就吃过他亲手做的筋道十足的兰州拉面;也聆听过从他指尖流淌出的如泣如诉的二胡声;还见过他打太极拳,一招一式象模象样。他先学农后转行研究数理统计分析,兴趣广泛,博闻强记,文学功底深厚,大笔小调常常见诸报端,但能将46万字长文集结成书,让口碑甚佳的中国文史出版社入眼,此等才情在北美寥若晨星。

与产品制造商有一面之缘,当然对其产品兴趣。因际北上客居华府三个月,几句微信来往,一通电话,他已把书送到门口。

 一切的客套都显多余,认认真真地读吧!

于是,我在“尿布和奶瓶齐飞”的空档,戴着老花镜,在DC的秋阳下,享受着最愜意的两件事:一手抱着刚满月的小外孙,一手捧书跟着入戏:

13岁的花季少女卢少琴,被一幅彩画中的西藏美景征服,志愿加入西藏秦剧团,在世界屋脊经历了长达十五年的“觅画之旅”。

那可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哟。




觅画西藏封面的“觅画西藏”四个字是卢少琴的丈夫、雷晓春的爸爸雷根善所提

西藏当然有绝世美景:小河淙淙流淌,遍地野花斑斓,远处的雪山万仞耸立;飘飞的哈达经幡,美味的酥油,欢快的“锅庄”……但当时的西藏还是奴隶社会,政局动乱,安全堪忧,气候恶劣,空气稀薄,苦寒地带,山高路远,落后闭塞, 物资匮乏,………但她去了,去的义无反顾;去的心甘情愿,用“无知无畏”来解释?用“初心纯真”来描述?用“ 少女情怀总是诗” 来形容?一晃十五年流逝,戏如人生,人生如画,作者把西藏平叛、西藏民主改革、西藏自治区成立、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等大事和卢少琴的人生轨迹用记实性文学的方式真实精彩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欲将精彩和真实兼而得之,难之一也。” 作者在后记中写道,他也在仓促的会面中向我提及。“用手掌碾碎石块,用体温焐化坚冰,字字句句都要耗费难言的艰辛,而艰辛的结果却是不能让人感受到艰辛。”(余秋雨语)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潘博士一定也经历了这种不足与外人道的写作心路历程。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当初作者下笔时,没有想过出名,只想到因缘认识了秦腔名旦卢少琴,卢少琴的入藏故事很精彩很传奇;从卢少琴处了解到西藏秦剧团的今世前生,让己经谢幕的秦剧团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可惜;而那段充满硝烟和沧桑巨变的西藏历史正离我们渐行渐远,历史需要记录,沧桑更需笔润,几经波折,却找不到对此有兴趣的作家,于是“痴人”潘启元自己提笔上阵,把写此书当作公益事业来做,憨厚的外表下激情澎湃。愽观约取,厚积薄发,泉湧笔端,利用工余时间,不到一年便完成初稿,然后斟琢、修改、校订、一稿、二稿,前后砸下2500小时,46万字长文问世。

谁想“觅画西藏”一出版,好评如潮,也在华府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我也卷进了这股热潮,大厚本书断断续续看了十几天,最后一部分是在飞机上看完的。

从DC到迈阿密飞机上,我蜷缩在窄小的座椅上和书中的主人公一起同哭同笑同怒同悸,三个小时一晃而过,读毕掩卷,机翼下已是万家灯火。

丈夫也期盼早日一睹《觅画西藏》。他还说明年春节回国探亲要把此书带上,来个“出口转内销”,让国内的亲人,特别是95岁仍然耳聪目明的婆婆也能看到这本书。 

我当然举双手赞成,书中后记写道“要让全体国人都成为本书的潜在读者。”作者的志向大着呢!

看完此书,一上一下,上是因朋友圈中诞生新的作家心中自豪感陡增,下是因久未捧书的负疚感褪了不少。

感谢潘启元这个实实在在的人,写了一本实实在在的书,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事,也让我实实在在地读完了这本书。(完)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金秋柿红

    金秋柿红

    2023-11-11 06:06

  • 金秋日晡时

    金秋日晡时

    2023-10-24 06:52

  • 10部揭露人性的电影,看完汗毛直竖 

    10部揭露人性的电影,看完汗毛直竖 

    2020-11-20 08:14

  • 黄河艺术团“金秋月圆2020”音乐会 11/19咱们云上见!

    黄河艺术团“金秋月圆2020”音乐会 11/19咱们云上见!

    2020-11-05 02:11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