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健康长寿的母亲

来源:未知 阅读: 2019-05-09 16:11 我要评论

几年前就有朋友建议我,写一写母亲保健养生的经验,供大家参考借鉴。我答应了,但迟迟没有兑现。直到去年母亲仙逝之后,才着手写。然而,几度打开电脑,竟无从写起。因为对照时下司空见惯的养生秘方长寿秘诀,母亲的情况很少对得上号,几乎无经验可谈。无奈,只好从实际出发,记下母亲人生中与之相关的点点滴滴,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我的母亲姓朱,1913年生于台山上川岛新地村一个普通的农家。母亲从18岁开始,就接连遭遇包办婚姻、夫家衰败以及饥荒、战乱等种种灾难,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尽在痛苦的煎熬中度过。期间,三个孩子先后饿死或病死;一个孩子在饿得奄奄一息之际被他人收养;丈夫在战乱中失踪(很多年后才听说是被抓去当猪仔兵)。为了生存,母亲带着大女儿四出逃难,几度濒临绝境几度死里逃生。直到三十多岁,丈夫仍杳无音信。在走投无路之际,才改嫁给我丧偶多年的父亲。此后,母亲一直在偏僻的农村耕田种地,含辛茹苦把儿女抚养成人。




作者的母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革”时期,我家也横遭劫难。家庭被抹黑,我们受株连,父亲被去世,母亲受歧视。可幸的是,母亲像一棵坚韧的松,任凭风吹雨打,始终没被压垮。面对种种变故和不幸,她从容淡定,处之泰然。为了家庭,为了儿女,为了死不瞑目的丈夫,为了一个善良而纯朴的信念,她顽强的支撑着风雨飘摇的家,带领儿女熬过严寒酷暑,终于迎来1978年风和日丽的春天。

九十年代初,年近八旬母亲跟随儿孙,从农村迁往圩镇居住。社会关怀,家庭和睦,儿孙孝顺,邻里热心,亲友爱戴,使母亲拥有一个安乐幸福的晚年。

抚今追昔,母亲常常感慨万分。有一次我问母亲:“饥荒和战乱的年代,连饭都没得吃,得了病怎么办?”她说:“没钱看医生没钱买药,加上又捱饿又捱苦,得了大病了就等死。”母亲告诉我,她从19岁到41岁八次生小孩,其中五次都遭遇战乱或饥荒,坐月子时连稀粥都吃不上,都是到山上寻些牛大力、黄狗仔(狗脊)之类煮来充饥。虽然饿得面黄肌瘦,但身体一直都没大问题,没生过什么大病。听罢母亲的诉说,我百感交集。母亲顽强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事实上,在我懂事以来的几十年里,无论境遇多恶劣,生活多贫困,劳动多艰辛,物质多匮乏,母亲都没病倒过。偶或有个小病小痛的,她就用土办法解决。譬如,风寒感冒就饮姜汤;大便不畅就吃香蕉等等。母亲一生一世没做过体检。一提起体检,她就反感。她说:“我身体好好的,有什么好检啊。”我们见她身体一向都很好,没病没痛的,也就听之任之了。母亲不轻易求医问药,不只因为她体质好少生病,更是由于她对自身的信赖和对疾病的无畏。她经常说:凡药三分毒,尽量少吃,最好不吃,小病小痛不吃药也会好。母亲95岁那年的一天,在阳台上不慎滑倒左腿受伤,在亲人的“逼迫”下才入院(自费)治疗。这是母亲唯一一次到医院治的病。除此之外,母亲身体的其他部位从没发生过病变,一生一世没花过公家分毫的医疗费。

母亲饮食不怎么讲究。每天两三顿饭,荤素不论,菜式不拘,红黄绿白黑,甜酸苦辣咸,有什么就吃什么,能吃什么就吃什么,怎么做就怎么吃。譬如吃猪肉,牙齿坚固的时候,肥肉瘦肉都吃;上了年纪咀嚼能力变差了,就少吃瘦肉多吃肥肉。母亲非常珍惜食物。隔一两夜的饭菜,她照样吃,我们怎么劝阻都无效。一粒饭一条菜掉在饭桌上,她都拈起来放进口里。苹果烂了半边,她就用果刀切除腐烂的部分,剩下的无论多少都吃掉。有意思的是,她从来都没有因此而吃出什么病来。

母亲饮食没什么规律。无论吃饭,吃水果,吃零食,饮茶喝水,都是随时、随意、随量。早上起来很少喝水,确实渴了才喝两口;早餐也不正常,肚子实在饿了才随便吃点什么;至于午餐和晚餐,则是吃多吃少都无所谓,不去(也不会)计算七分饱还是八分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就有喝酒的嗜好。70岁之后的几十年,几乎每天都喝。或晚上喝,或餐间喝;白酒、蛇酒、药酒,都喝;有时半斤几两,有时一两几钱。下酒的食物,一般是一个煮鸡蛋或一小碟炒花生,有时也代之以饼干或其他零食。母亲凭感觉喝酒,适可而止,从没醉过。她说,喝酒有好处,如果觉得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喝点酒就没事了。

近些年来,林林种种的养生信息和保健商品铺天盖地,且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令人无所适从。母亲不识字,耳目闭塞,什么养生秘方、长寿秘诀,什么氨基酸、卡路里,什么高血压、低血糖,等等,她都一无所知。不知者不觉,无知者无惧。因此,这么多年来,虽然生活环境和条件不断变化,但母亲的饮食习惯并没有与时俱进,一直是你走你路,我行我素。对于五花八门的“保健品”,母亲一是不相信,二是不喜欢,三是嘱咐不要给她买。

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青壮年长期生活在偏僻落后的农村。但在她身上,没有半点的愚昧和粗俗。她正直善良,知情达理,从没骂过一次粗言,从没说过一句脏话,从没打骂过儿女,从没得罪过邻里;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与人争是斗非,只求自己心安理得。她慈眉善目,和蔼可亲,衣着穿戴大方得体,待人接物热情有礼。对于那些曾伤害过自家的人,她尽释前嫌,主动和睦相处,甚至以德报怨。母亲小时候曾常去离村不远的方济阁·沙勿略墓堂听礼拜。或是缘于此,她一生不迷信鬼神,从不烧香拜佛,只崇尚天理公道,信奉因果报应,尤其坚信“好人终有好报”。母亲的秉性和气质,向来都为乡邻所称道。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百多年来,母亲见证了历史和社会的风云变幻,经历了家庭和个人的命运变迁。沧桑岁月和百味人生,造就了母亲的厚道与淳朴,也成全了母亲的健康与长寿。




方济阁·沙勿略墓园远眺

2018年一个秋风萧瑟的凌晨,母亲无疾而终,驾鹤西去……

母亲走了,自然,安详,没有遗憾,没有纠结,有的或许仍是对儿孙的丝丝牵挂;母亲走了,留给我们的,不是悲伤和失落,而是感激与敬佩,是弥足珍贵的为人处世之道;母亲走了,留在人间的,不是什么感人的事迹,而是一连串的对人生与生命、健康与长寿的思考。

我的母亲,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家妇女,人生坎坷,命途多舛,竟能健健康康的活到一百多岁,成为当地迄今为止最长寿的人,实属难能可贵。母亲以毕生的实践和铁一般的事实,对健康长寿这个人生难题作了令人欣慰而又令人难于置信难于理解难于接受甚至令人非议的诠释。,她一生一世凭良心做人,凭良心做事,饮食起居顺乎自然,言行举止顺应天道。仅此而已……

谨以此文献给远去的母亲,愿母亲在天堂快乐无忧,更健康更长寿。     
                          
(2019.04.28 于华盛顿DC)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冬天里的母亲

    冬天里的母亲

    2023-12-05 23:24

  • 致母亲

    致母亲

    2023-12-05 23:11

  • 母亲的生日礼物

    母亲的生日礼物

    2023-11-27 05:22

  • 镜头里的母亲

    镜头里的母亲

    2023-11-08 07:29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