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你不懂,因为你是狗!

来源:未知 阅读: 2019-07-05 15:31 我要评论

有热心朋友发给我一篇书评,不知道作者是谁,看了觉着很有意思,原文分享给大家。作者看见此文,可与我联系。

读者可能有些误会,在本书中,真正的辛可也许是那条来自西安的土狗,而辛可大师是京城里堕落知识分子的代表,是一种嘲弄与反讽。
                                        ——辛可




甫一翻开这本小说,读了几页,眼前密密麻麻写着的,就是“荒唐”二字。狗是禽兽,禽兽不仅衣冠,而且登堂入室,甚至在最高学府被授予了荣誉博士学位,并且是和一个杀猪的一起,何其荒唐,围在这条狗周围的,竟然是我们口中所谓的文化精英、知识分子,个个大呼小叫、弹冠相庆,真真的点了题——斯文扫地。

斯文扫地,这让我想起了孔子,《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这是孔子受厄于匡,危急时发出的哀叹。对于孔子而言,他个人性命,却比不上文王周公之道在此灭亡的严重。斯文坠地,文化和文人丧失尊严,正是时代最大的悲哀。小说封面上的这条背井离乡的狗,或许就是堕落文人的写照与自嘲。

继续说中国文人的始祖孔子,李零先生的几年前的大作《丧家狗:我读论语》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孔子的另一面。《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关于李先生书中的观点,评论和争议已经太多。孔子自认为丧家之犬,有人说司马迁故弄玄虚,有人说李零先生用这个题目哗众取宠。但我认为把失去精神家园的孔子比作丧家之狗,并无什么不妥。

两千五百多年来,人人都知道,孔子后半生郁郁不得志,有家不能回,颠沛流离于东周列国,被政敌排挤、被路人嘲笑、被世人误解,卷入政治斗争,多次饥寒交迫,最可怕的是,终其一生,匡扶周室、克己复礼的理想都未能实现,这不是累累若丧家之犬,又是什么?照此看来,孔子也是一般人,没什么了不起的。错了,借用被口水淹没的电影《孔子》里面南子的一句台词:”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略到的境界。“这句杜撰的台词才是孔子一生真实的写照。斯文扫地,我们这些俗人,往往先看到了”扫地“,后看到”斯文“;甚至只见扫地,不见斯文。

那么就带着一双洞察斯文的眼睛来看看这部荒唐的小说吧。这个故事关于人与狗,不,狗与人。身为主角的这条西京土狗,是怎么一步步从”黄三儿“变成”切“,又变成了”柏拉图“。而身为人,精英知识分子,大学教授的”辛可大师“,又是怎么一步步沦为京都之狗。

三儿还是只小狗的时候他是单纯的,后来被西京的摇滚乐手和他的女友收养,改名为切,这时候,他的生活还是狗的生活,已吃喝拉撒和交配为主,后来在西京的文化圈里当宠物经历了这里的勾心斗角之后,毅然决定去京都漂泊。这就是由狗变为人的第一步。和我们这样的北漂一族一样,刚到大城市,切也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和屈辱,但最终还是坚强地生存了下来,并且生活的环境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这时候另一个主角辛可大师本人也”闪亮“登场了,闪亮是指他的臀部,古人云,敢于拿自己直接开涮的作者,一定是能把书卖出去的作者。何止是开涮,这简直是光天化日拿自己的老脸裸奔,所以我乐意继续读下去。辛可大师这大跌眼镜的形象,是极为矛盾的,但也是合理的,既然这部书的风格是荒唐,荒唐就应该走向癫狂。京都大学的教授、大师文化人,和自己的女学生被自己的动物本能驱使,就像是在常常路边交尾的野狗。但是这些社会加诸辛可大师的光辉,仍然让他保持着人的形象。

切被改名为”柏拉图“,和孔子同一时代,地球另一面的圣人,这又是一个斯文扫地,连狗都可以叫柏拉图。故事到这里,我们的主人公终于迈出了变成人的关键一步,混入了京都的最高学府和上流文化圈子。并且在宠物的圈子里,也遇到了关系问题,需要克服,需要攀登。

辛可大师依然是有头有脸有车有房有文化有地位,N有新人,人还是人,但是也露出狗样。在老婆面前是狗,在儿子面前更是狗。并且身边交往的人也都是狗。学生小卞,典型的当下中国年轻学子的代表,财富地位尊严,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悲催,就连母狗都看不起他。人不如狗,或许是自愿为狗,或许是逼良为狗。至于辛可大师和他的伙伴们借文化发财致富之道,更是为人所不齿,斯文喂狗。

“柏拉图”不愧是哲学家,在文化圈子里,也学人读起了兵法,知识就是力量,有了自己的朋友,打败了竞争对手,还抱得美人归,名色双收,这是狗走向人的第二步;而辛可大师则进一步堕落,所谓的浴池兰亭集会,作者把荒唐的黑色幽默发挥到了极致,驴唇不对马嘴的附庸风雅,简直快哉。书中的辛可,被利益和性欲牵着鼻子,朝着公狗的节奏一去不复返。而书中不时插入的富二代”春哥“和舅舅樊总的故事,却又一再暗示着人性并未在物欲横流的臭水沟般的社会中泯灭。

这部书页下的注释博引旁征,常引圣人教诲,体现出辛可本人的知识素养。作者有心。不为圣贤,则为禽兽。这幅曾国藩的字,是这部小说一个亮点。本来知识分子的使命是希贤希圣,修齐治平,修己安人,可这里的知识分子都在金钱与欲望中迷失,所作所为不堪入目,不是吃喝嫖赌就是贪污受贿,看似夸张荒谬、虚假杜撰,其实都是现实社会的集中写照,读来让人似曾相识,背脊发凉,怪不得书腰上说,无一名知识分子愿意推荐。读到三分之一处,禽兽之行,已觉得恶心欲吐,但是又觉酣畅淋漓,想要知道后事如何。打个比方,读此书,就像吃西京吴家坟街边卖的臭豆腐,闻者臭,吃着香;又或者像吃榴莲,虽然味道奇异,却让喜欢的人欲罢不能。

辛可大师的家事,应了一句老话,父母都是儿女的奴仆走狗,为了孩子上学,即使是恶心无比的教育界,也要赴汤蹈火。辛可大师作为狗的情节越来越多。而他的宠物柏拉图却人模人样地坠入爱河。并且身边的狗们也越来越像人,萨克齐的《屁话论》正是作者对现实中那些不讲人话的砖家学者一次狠狠的调侃。人分三六九等,狗也要分高低贵贱,一看出身二看学历三看背景,所谓打狗也要看主人,权力凌驾于知识之上,真是超越了礼崩乐坏,达到无礼无乐的境界。

人要在满是狗的社会生存,装孙子还不够,必须装狗,当辛可大师为了孩子上学低三下四去求自己的前妻时,斯文的尊严已经掉落地下一层。前文对人的癫狂与荒谬的描写到了巅峰的时候,可在这里,作者辛可一不小心与文中的辛可合而为一,真情流露字里行间。这是全书第一次真情流露:辛可与周倩的初恋。夜幕下的点心、外套和小小的火焰。如果说孔子失去了家园四处漂泊成为丧家之狗,现代的文人学者失去了尊严成为丧家之狗,被这疯狂的社会绑架而丢掉良知的你我也都成为了丧家之狗,这一小段文献的文字,就是”离家太远“的我们记忆中温暖的狗窝。狗窝不是莫须有湖畔的专家别墅,而是周倩从地上捡起的那块沾满尘土的点心。

如果这部小说真是从头荒唐癫狂到尾,过把瘾就死,那无非就是火车站读物或者网络文学,一把火随风而逝,擦屁股还硬。但是在几十万字的嬉笑怒骂之后却能感到一股淡淡的哀愁。那就离大作不远了,卓别林、周星驰,在生活中都是很严肃的人,任何一个喜剧大师在舞台之外都应当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因为他们寂寞,因为他们把疯狂与快乐都给了别人。书中的辛可当了几十页的狗,终于在这里罕见地当了一回人,他对着柏拉图发表的忏悔之言,句句都是”你不懂,因为你是狗“,其实都是自己身为人的良知,咒骂自己近乎于狗的表层人格。或许从来就不存在什么柏拉图,柏拉图只是辛可的一个化身,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这么一个人、一条狗,有的时候是狗当家,有的时候是人做主。

辛可真情流露还有一个地方,曹老这个人物,是我会花钱买这部小说的原因。他和他的夫人就像《白鹿原》里面的朱先生和朱白氏,是这部小说里的白鹿精灵,只不过白鹿换成了曹老家里那只只会梳毛的白猫。曹老也是京都大学历代大师们英魂的化身,一个傲骨铮铮的读书人。

《伪知识界与伪知识精英》一文,就是曹老树立在莫须有湖畔的一座镇妖宝塔。文化界十大怪现状,不仅是曹老也是作者辛可的心意。举国都是著名学者,却少了学术,满纸都是道德良心,却少了良知”。曹老和夫人可敬可爱,他们正是京都大学的知识分子们丢失的良知。无论社会如何黑暗,政治如何腐朽,总有那寥寥无几的几个人,他们把文人的良知尊严与仁爱保存在瘦弱的胸膛里,镌刻在笔墨文章之上,并且给坚信斯文在兹的人以无穷的力量,鼓舞着我们,让我们一想到有这样的人曾经生活过,就充满勇气。

那条叫柏拉图的狗读了更多的书,并且加以实践,地位人脉爱情文化多线丰收,也学会了官场之道,像人一样周旋于各种关系,八面玲珑;此时的辛可,也在欲望的漩涡里无法自拔。终于变成了王八之乡里面的王八学者,王八大师,读来窃笑,现在那些借文化之名行敛财之实的,不是王八又是什么?为作者发明的“王八文化节”拍手叫好!

柏拉图后来成为了父亲,行为和想法越来越像一个普通的中年人。后来又失去了妻儿、兄弟。却成为了狗协会长,这不正是某些从底层奋斗上来而又失去了更多的所谓成功的人的写照么。失去了家人的柏拉图,终于懂得了何谓感情、何谓失去的痛楚,这也是做人的代价。虽然有重逢的初恋母狗给以安慰,奈何晚景凄凉。最终因为伤心过度的大小便失禁,却成为了大学的英雄,博士服加身,万众拥戴。荒谬的故事终于在最后一跃变成了超现实的故事,人和狗的世界线终于在这里交汇。斯文何止扫地,斯文简直跌入了十八层地狱。

而辛可大师呢,在被妻子彻底变成丧家犬样之后,也渐渐找回了自己的人的身份,因为良知的化身,他的老师、前妻和女儿。曹老的离世、前妻的病故,良知的化身已死,良知的本体却在辛可的心中重新点燃。让辛可从这个疯狂的世界里冷静了下来。他开始主动寻找那些失去的东西。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发生的那似曾相识的女博士和知名学者的风月故事里,他战胜了心中的那头禽兽,卖力拯救自己的学生。狗的世界归于疯狂,而人的世界归于平静。不仅是平静,还有一点淡淡的无奈与悲凉。

我很喜欢最后一章的开头:“辛可大师说,生命注定是一个人的旅程,我们把自己丢了,孤独是每个人的宿命,我们为克服孤独机关算尽,但最终都是孤儿。

合起书,看着窗外北京的夜色,回味着书中的情节,我们到底是一个个过着狗的生活的人,还是一只只努力变成人的狗?


作者介绍:辛可,野生知识分子代表,简称野知。非土著北京人,毕业于北京王四营驾校。出版有《逼下梁山》《斯文扫地》《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等著作。微信公号xinke9199,私号xmy1305。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沙棘赞

    沙棘赞

    2023-12-05 23:02

  • 送寒衣

    送寒衣

    2023-11-26 01:10

  • 陀螺旧事

    陀螺旧事

    2023-10-25 05:06

  • 生活层次越高的人越干净

    生活层次越高的人越干净

    2020-11-12 02:16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