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俄罗斯记游 (二) 莫斯科新圣女公墓 拜 谒 与 凭 吊(二)

来源:未知 阅读: 2019-08-23 16:53 我要评论

乌兰诺娃:纯洁和美的象征

一般来说,生活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年轻人,视野是比较狭窄的,因为这个国家与世界是隔绝的,只有对苏联文化、艺术是开放的,因此,青年人可以利用这个窗口,接受西方艺术和美学的熏陶,例如,从为数不多的艺术纪录片欣赏乌兰诺娃主演的芭蕾舞《天鹅湖》和《罗密欧和朱丽叶》等名剧(乌兰诺娃曾率团来中国演出,但一票难求,一般人无缘问津),她终生未嫁为艺术献身的精神,以及她创造的纯美的艺术形象,使她成为当年大学生心中的偶像。




她的洁白无暇的形象与新圣女公墓同在

为理想献出生命的革命女儿

她虽然已故去87年,在她的墓碑下面,仍然看到人们献给她的白色玫瑰花,她是谁?她就是阿里卢耶娃•斯大林娜,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

阿里卢耶娃是十月革命的一代儿女,1917年才15岁,父亲是一位老布尔什维克。斯大林的第一任妻子去世后,她主动追求斯大林,遭到家庭的反对,因为两人的年龄差距太大,她比斯大林小22岁,但她的爱情是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融合在一起的,年龄的差距不能阻碍他们的结合,她和斯大林结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女儿就是那个上世纪60年代叛逃苏联出走美国的斯维特兰娜。

阿里卢耶娃之死,曾经是苏联历史上一个帏莫如深的事件,直到1956年苏共20大批判斯大林之后,才揭示真相。根据“赫鲁晓夫回忆录”所述,上世纪30年度初,他和阿里卢耶娃是莫斯科纺织工业学院干部班的同学,赫是该班的党支部书记,他说阿里卢耶娃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有时候落落寡欢,当时正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用人身消灭和驱赶去西伯利亚的方法摧毁富农经济,从1928年起开始进行党内清洗,有的高层领导干部或遭杀害或被迫自杀,现实的残酷令她无法接受,1932年11月7日克里姆林宫庆祝十月革命15周年的宴会上,斯大林在众目睽睽之下,出口粗鲁奚落自己的夫人,阿里卢耶娃愤而中途离席,回到寓所后,用小勃朗宁手枪对自己的脑门开了一枪,她用她的悲壮的死对斯大林作出她的抗争,时年30岁。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信仰故,两者皆可抛。

俄罗斯和苏联作家们

果戈里  

19世纪俄罗斯伟大作家,他的代表作是《死魂灵》和《钦差大臣》,后者可能是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第一部俄国文学名著。果戈里客死法国巴黎,后来才归葬祖国,导游津津乐道的是迁葬过程中发现作家头颅被盗走的轶事。




果戈里陵墓

契可夫  

与果戈里同一时代的俄国伟大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是《变色龙》和《套中人》。




契可夫陵墓

杰出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

他是20世纪初最有才气的俄罗斯诗人之一,以他阶梯式的诗体热情讴歌革命,长诗《列宁》是他的代表作。不过,马雅可夫斯基最终还是过不了政治斗争这道关卡,1930年他自杀了。他同时代的俄罗斯浪漫派诗人叶赛宁,和马雅可夫斯基有着相同的命运,这位革命的同路人,最终自杀身亡。叶赛宁是否葬在这里不得而知,也许导游不知道有这位俄国天才诗人。




诗人马雅可夫斯基陵墓

战士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

驻足在他的墓前,笔者不能不回忆起60多年前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当年中国大陆最流行的畅销书,就是这位苏联红军骑兵战士出身的盲人作家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中译本最早是由广东潮州作家梅益译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英文版,1942年在上海发行,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原型来自作者本人的经历,因此,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保尔•柯察金,就成为一代、代热血青年的楷模和偶像,小说中最激动人心的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时,他能够说:我已经将我的生命贡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成为青年们的座右铭。笔者13岁时第一次读梅益翻译的这本小说,17岁以前,多次读了这本小说的几个英文版和俄文版的中译本,还有作者未完成的半部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加上他的一厚本《奥斯特洛夫斯基文集》,这些都是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必读的教科书”,成为我们青春时代永恒的印记。




奥斯特洛夫斯基陵墓

苏联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法捷耶夫

他的大理石墓碑由他本人的头像和一组青年雕像组成,青年群雕就是他笔下描绘的青年近卫军的英雄形象。他最有名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是根据1942— 1943年德军占领乌克兰顿巴斯地区期间,克拉斯诺顿的青年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反抗侵略者的英雄事迹写成的,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式巨著,这本小说的中译本在上世纪先后出了两个版本,还拍成电影,它们的影响力可与前面提到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相提并论,其艺术性则更胜一筹。
但是,这位身居高位的大师级人物,同样逃避不了命运的捉弄,1956年他自杀身亡,苏联政府对外发表的讣告称他是因为酒精中毒症而自我了断,实际上,他主要是经受不了因批判斯大林而造成的党内和社会的压力而自杀的。




法捷耶夫陵墓

伟大的教育家马卡连科

从1917年十月革命的暴力开始到接踵而来的大规模阶级斗争的展开,俄罗斯多少个家庭被解体、碾碎,无数少年儿童流浪街头,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迫使列宁下令“契卡”(克格勃前身)头子捷尔任斯基承担从街头上救助流浪儿童的责任,这些孩子很多都是“契卡”实行“红色恐怖”时的受难者的遗孤,孩子们被送到马卡连科主持的“儿童教养院”,从整个20年代到30年代,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和教育家,组织专门的教师队伍,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医治他们的心灵创伤,把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才并回归社会。马卡连科后来把这段艰巨的经历写成一部巨著《教育诗》,在苏联社会产生很大的震撼。《教育诗》的中译本在50年代的中国广为流传,根据该书改编的苏联电影《教育的诗篇》曾在中国放映。如今,马卡连科的的墓碑坐落在公墓宁静的一角,墓碑上一个孩子的雕像仰视着马翁的照片,后世的人们该记得他留给这个民族的恩德吗?




马卡连科陵墓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美好的俄罗斯文学之夜 --半杯清茶社“俄罗斯文学概述”云讲座后

    美好的俄罗斯文学之夜 --半杯清茶社“俄罗斯文学概述”云讲座后

    2020-10-17 06:31

  • 俄罗斯记游 (三)  莫斯科新圣女公墓  拜谒与凭吊(三)

    俄罗斯记游 (三) 莫斯科新圣女公墓 拜谒与凭吊(三)

    2019-09-05 11:44

  • 俄 罗 斯 记 游 (二) 莫斯科新圣女公墓 拜谒与凭吊(一)

    俄 罗 斯 记 游 (二) 莫斯科新圣女公墓 拜谒与凭吊(一)

    2019-08-14 15:19

  • 大师的青春修炼手册: 俄罗斯文学大师自传体作品经典重现

    大师的青春修炼手册: 俄罗斯文学大师自传体作品经典重现

    2019-03-22 20:21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