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
秦华写在前面:
这是我对铁木的一次访谈。铁木本科毕业于中科大,在斯坦福获得博士学位,行走于中美职场15年,经验丰富,见解独到。我们一起讨论了在国际职场中的处事哲学、沟通技巧、人脉关系、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职场沟通
铁木认为职场交流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技术层面,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层面。
在做一个报告尤其是标准报告时,其逻辑框架往往是有规律可循的。需要包括:所陈述问题的背景、解决方法、不同方案的优缺点,最后给出的解决建议和主要观点。陈述观点时,做到不漏不重,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技术层面的交流问题其实是最容易解决的,然而无论中外人士仍然有 70%-80% 的人卡在这一层面,主要不是英语水平的问题,而是表达重点、思维方式和如何交流的问题。尤其是技术背景,理工科出身的人缺乏商科思维,表达过程总是抓不住重点。
第二是战略层,也就是情商。
在交流之前假设别人的动机是好的,假设你是喜欢对方的,假设你可以从对方那里学到东西的,这样在进行交流之前有个好的假设,会使得交流更加容易。如果在交流之前就带着我可以教你点什么的态度,很显然就不会有好的交流效果。
第三是哲学层面,指的是价值观的问题。
人与人的交流能不能有好的结果,最主要在于两个人的价值观是不是能得到对方的尊重(就算不一致,所谓“和而不同”),职场中的交流也同样如此。一个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很难跟人有统一而持续地交流的。人难免自私,但如果一个人自私的同时能够考虑到公司和他人的利益,能够更好的协调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往往职场中的互动交流会更容易,职业发展也会更加长远。
Lily:你刚才有讲到职场交流的技术层、战略层和哲学层这样的三个层面,但很多人可能没有从这些大的层面上看到问题,你看到的国际职场交流中特别大的坑有哪些呢?
铁木:第一个坑是在做报告时,没有给一个大的背景,就直接给出内容和结论。不仅逻辑上显得不完整,而且让人没有办法对结论做出合理有效地判断,这样的汇报是没有意义的。尤其是一些工业公司,需要解决具体的问题,而解决一个问题是有很多种可选方案,需要考虑到很多不同的因素的,这就需要在不同背景下做出方案的对比分析和论证。
第二个坑是,很多人,尤其是职场新人,会倾向于把自己所有的工作和辛苦向上司展示出来,这样的信息是没有太大价值和意义的。最好的建议是:Don't tell me the pain, tell me the results. (不要告诉我你工作的辛劳,告诉我结果)。
第三个坑是:有时候高层做决策的时候,会需要用到有关运营等各个方面信息的过滤和解释,而很多人会把数据和基于数据的解释混为一体,使决策者很难区分数据和真正的噪音,难以做出基于信息的决策。
第四个坑是自我设限和自我防御:我觉得我交流不好,我不相信自己,我不够好,我不相信别人对自己的建议等等。会有很多这样的自我设限和自我防御,事实上交流需要有良好的互动,而反馈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免费的礼物。一个好的互动状态是:假设对方的 feedback 是真诚的,并且在对方给予反馈的过程中完全开放,不做任何的防御和评价,事后再决定是否接受。
Lily:是的,很多人会有不安全感,别人给自己反馈的时候会启动自动防御系统。这其实也跟我们对他人的假设有关。
二、人脉关系
Lily: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不论是找工作还是职位晋升,都需要建立人脉和关系。很多职场新人,通常会觉得:“我也不认识什么人,我说的话人家也觉得没什么价值”,甚至觉得有求于人,就是把自己放在比对方低很多的位置。对于这样的一些看法你有什么大招可以帮助解决呢?
铁木:我认为关系网络一定是基于合作基础上的交流 — 比如一起做一件事,一起达到一个目标,甚至一起玩。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有些人完全埋头做事,不与人交流;另外也有一些人频繁去建立关系,而忽略了做事,这两种极端都不会给人留下太好的印象。
另外有两点非常重要:一个是小伙伴互相之间的交流。这一点对我个人的帮助非常非常之大,不仅收获了长久的知识、精神上的支持,还有很多友谊。职场之初大家一起成长起来,不管是否在同一个公司发展,都可以有很多共鸣的地方。
第二点,和公司中层或者高层管理人员的交流。因为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做管理,很难做什么具体的事情,所以菜鸟是有很多可以帮他们做的事情的。如果正好有帮助高层做一件事的机会,这就是个很好的建立关系的过程。只要你有思想、有自我、有观点,他们会非常愿意跟你接触。
另外一方面,高层的管理人员,在公司里待太久了,会跟社会有些脱节,所以他们很想听听 90 后 00 后的想法,尤其是面临公司转型变化,或者公司里面临一些困难,消费层的变化时。而公司刚进来的菜鸟是能够代表消费者的想法,能够带来新的角度的。如果在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同时,对公司的战略、方向和发展有一些了解和自己的看法,哪怕这样的看法是不全面的,别人也是愿意去听。
Lily:不管你职位多么低,要看到自己的职位在整个大的公司愿景里起的作用。求职投简历的时候不要海投,根据自己的需求深挖一个行业或者一个职能部位,把它挖透。跟人沟通的时候,让人看到你是有独到的见解。
三、文化差异
Lily:那么你认为中西文化差异,有哪些对我们在西方职场中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障碍呢?
铁木:我们 70、80 年代的很多人都信奉头悬梁锥刺股,认为学习、工作是一件比较苦的事情,要苦读,要下苦功夫。这种文化在社会比较动荡,比较艰苦的情况下是比较有利的。但在美国这样的环境下,员工希望我的领导者是一个有趣、能够激励人的人,工作本身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大家一起把这件有趣的事情做好,而不是说这件事情多么辛苦。
西方的领导人特别善于鼓励人,我曾经在去出差的时候,我们部门的老大说:多好啊,我非常羡慕你这么年轻又可以旅行,你真是太棒了,我非常羡慕你!会给人特别如沐春风的感觉。在西方,经常会收到这样的鼓励:你是最棒的!你能做到!这是中西文化的差异,一个悲观一些,一个乐观一些。
Lily:我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行,从小很多的教育就是批评的,指出你的缺点让你进步。然而现在很流行从美国引进的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基于鼓励和发现优点。
我的老板也是我在美国的职场中遇到的最好的老板,我当时想要去拍纪录片,要求把全职转为兼职,她特别支持我,而且她当时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你不仅是一个职场人,你是一个整体,你的工作并不定义你这个人的所有。你有这个追求我非常能够理解,你要追求你一个全人的发展。我觉得这个对你来说不光是学拍电影,而是一个管理的过程,我发现你现在管理人比以前进步了很多。电影得奖后,她很开心,说她认识了一个获奖电影制作人。
但是在中国,你就是在公司服务于我的,你所有的需要都是工作的需要,甚至在工作之外也要 24 小时候候着,老板拥有你,而看不到你是一个完整的人。这也是在西方职场上需要注意的,越是显得对工作的忠诚度,完全以工作为中心,其实并不一定是好的。
铁木:老板也是人,他也喜欢有趣的人,除了工作之外也有一些别的梦想。员工的梦想对他们也是一种激励和互相作用。一个比较好的领导者,他善于捕捉员工的进步,用很中肯的方式去夸奖你,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看到有两种不太好的交流方式:一种是刻薄的批评,一种是廉价的赞美。如果别人看到我非常实在的进步,并且夸奖的非常到位的话,会让我觉得这个人真懂我,感到非常受激励、非常感激。
Lily:作为管理者,对员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要善用这种影响力。从文化差异来说,中国的权力距离跟美国相比还是很大的,中国人习惯称呼“您”,张总、王总,这个距离就被拉开了,在美国是相对来说是比较近的。在心理上把这样的距离拉近,沟通就会好很多。
铁木: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权力距离最少的是在欧洲,像荷兰或者北欧,CEO 和员工相互之间是完全平等的。美国的权力距离是相对来说比较居中的。在西方,如果你过于尊重别人,别人会觉得你很敷衍我,或者是不自信。西方相处和交流最好的方法是:再高层的人也把他当作普通人,自己有任何想法都直接跟他说出来,而不是以仰视的态度观察别人。保持尊重,但不卑不亢。
Lily:我记得你写过一篇文章:三块遮羞布,里面提到,很多华人勤勤恳恳地工作,但是非常不走心。我自己也有一个观察:感觉到华人在美国职场的工作,真的很少想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好像被各种生活的限制、身份的限制只能这么做:赶紧把房子买到,绿卡拿到。然而我在中国看到的小伙伴会更多地思考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情。这种不走心,和没有真的去想是否喜欢这件事情,你觉得是因为我们身居国外这样的现实因素造成的吗?还是也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呢?
铁木:你说的我非常赞同,可能有很多原因。我在北京工作了四年,感觉到的工作状态是非常亢奋的感觉。在美国一开始有身份的原因,而且生存的需要超过了生活的需要,所以会缺乏一点自我。但渐渐地,有的人在职场里面走的没有自己想像的那么快,开始静静地躲在一个角落里,找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可能是我英文不好,所以我也不需要奋斗了,我既然是个外国人嘛,能这样就不错了,我没有老一辈给我传帮带,没有人带,当然不行。这是别人的国家,怎么可能,我很难有好的发展。现在又多了新的借口:就算美国好又怎么样,其实回国发展更好,我应该回国发展。
这些想法都是没有错的,如果真有这些想法,就完全去实现,选择回国,我也有很多朋友回国之后发展的很好。但是没有做出这些决定,仍然在美国发展,把我要回国发展作为一个借口,躲在这个借口的后面,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你可以说美国有天花板,美国有系统上的不公平,但是我个人认为,想要找到一个比美国更加公平的地方,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116 篇文章。因版面原因,本版有删减。)
作者介绍:秦华(Lily),曾混迹金融十余年,现是一名职业成长教练,坐标美国,奉行的理想职业原则是:认知自己,内外一致。本文来自公众号:华说职场人生(Coach_Lily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这些文化差异不知道,在美国职场很容易被当做蛇精病
2018-10-14 13:53
-
华人应该如何混迹美国职场?
2018-10-14 13:47
-
从职场看中美文化差异,美国人真的没有中国人努力吗?
2018-09-28 17:55
-
亚裔该怎么在美国职场寻求突破?
2018-09-22 17:55
网友点评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