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鲁迅的江湖事

来源:未知 阅读: 2016-12-15 09:48 我要评论

2016年10月29日下午在三联书店(五道口店),嘉宾为孙郁、陈丹青,主持人为戴潍娜。



1936年10月8日,鲁迅与青年木刻家摄于上海八仙桥青年会

戴潍娜:这些年,每当苦闷的时候,总有点想念鲁迅,最近是格外地想念他老人家。鲁迅是聊不完的。就像戴奥克里欣皇帝浴室里任何一间,都可以改造成一间大教堂,鲁迅文章里任何一章、任何一页甚至一句话,都够我们咀嚼很多年。他就像一座巨大的矿山,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躲进去,思考属于自己的问题。我们今天的沙龙主题是“鲁迅与现代中国”。作为一个现代派的作家,鲁迅可能比任何一个作家,都更加处于中国现代思想史讨论的核心地带。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20世纪中国上半叶历史的肉身化模型,他是“装在小身板里的大悖论”,在他身上纠集了最剧烈的紧张和矛盾,也体现出各种力量的撕裂和缠斗。作为一个坚决倒下的战士,他生前向俗世开炮,死后依然甘愿充当靶心,收集金光闪闪的子弹。我们今天对他的赞美,很多是诋毁;我们对他的理解,很多是误解;我们对鲁迅的审判,可能远远没有到他自己的期待。

今天东方历史评论请到两位重量级的嘉宾,和我们一起聊一聊这永远的匕首和永远的伤口。首先请到的是著名作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教授。还有一位大家期待的陈丹青老师。

1

私人语境中的鲁迅

戴潍娜:现在这个时代往往是千人一面,但是鲁迅先生不一样,他是个一人千面的人物,所以对于鲁迅的还原,可能比一般历史人物更加复杂和困难。在过去很多年,鲁迅的学术话语的被占用,鲁迅很大程度上几乎变成了国有资产,我最近在读孙郁老师新近出版的《鲁迅遗风录》,开篇第一章就非常有意思,讲的是私人语境里的鲁迅。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里面提到郁达夫曾经说“鲁迅是中国唯一的美少年”。这样的一个形容,再次颠覆了我对鲁迅的印象。看来私人语境里的鲁迅,跟公共语境里的鲁迅大有不同。请孙老师先给我们还原一些那个时代私人语境中的鲁迅先生。

孙郁:本来是和陈丹青一起来讲,现在是独角戏。鲁迅先生逝世80年,如今关于他的话题特别多。刚才主持人说他是一个很丰富的存在,确实如此,我在书里梳理他的历史时,发现他一年内做许多事情,很多是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他做的事情有些是毫不相关的,但在毫不相关的过程里形成了多维的认识世界和表达世界。这样独特的精神存在,确实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

比如1923年这一年,鲁迅和他弟弟分开,离开了八道湾,兄弟失和,紧接着他整理了中国小说史,整理明代的文学年谱。还要进行小说的翻译,还要研究经世学,写杂文。他做了很多事情,好像彼此之间不相干。但在这个过程中,鲁迅形成了他知识结构里很多矛盾的地方,而且他用反逻辑的思维方法,进入人精神世界里幽暗隐蔽的领域。这样的状态使他的文本变得非常隐蔽和复杂。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能这样做。

他翻译的东西和他写的小说又不一样。鲁迅1923年、1924年翻译的很多是童话。他喜欢儿童文学和童话,可写的小说又那样悲苦。1924年、1925年与知识界的人论战时,他又表现出战斗精神。这个非常有意思。陈丹青先生也有这种感受,好多年前我还在鲁迅博物馆工作,请陈丹青先生到鲁迅博物馆演讲,他感觉到了鲁迅文字背后丰富的存在。

鲁迅那个时代和今天这个时代相比,能反衬出我们的思维都比较简单。鲁迅那个时代,那么多人围攻他,方法都很简单,但鲁迅回击的方法复杂而丰富,所以他没有对手。鲁迅死后关于他的描述,基本都是他生前最厌恶的那套话语,但在今天仍然很流行。中国顶级的画家,基本都是“鲁粉”,比如吴冠中先生对鲁迅就非常崇敬。为什么?因为美术家们苦苦相求而不可得的东西,在鲁迅的文本里出现了。所以鲁迅有丰富性。在他死后,不同领域的人都在解释他,我想这是今天看鲁迅现象之谜的原因。为什么中国文化领域里会出现这样的人?从庄子到苏轼再到曹雪芹、鲁迅,几千年间,我们出了几个非常奇特的人物,这些人可以跟苏格拉底、尼采、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相媲美。鲁迅先生是这样的一个存在。今天的话题重点是要聊聊鲁迅死后,鲁迅传统是怎么样延伸下来,这是陈丹青先生很关心的话题,一会儿期待他的高见。

戴潍娜:英国有莎士比亚,中国有鲁迅。如今我们对鲁迅的很多赞美,恐怕在鲁迅自己看来简直是侮辱!鲁迅自己对救世主角色一直避而远之,他一生都在逃避那些狡猾的崇拜者。让我很感兴趣的是鲁迅和青年学生的关系,《鲁迅遗风录》中有一个小细节让我印象很深。陆晶清1926年寄给鲁迅一张明信片,上面写道:“我离开北京,在您可是减少了一个淘气的学生对吗?”短短几句能透露出学生跟鲁迅之间是一种没有尊卑、没有教条的亲近关系。鲁迅后来留下的很多照片,也都是和青年一起拍摄的。他总是被青年们簇拥在中间,他为青年介绍工作,编校文章,出钱出力,乐此不疲。

孙郁:那时鲁迅在北大很火,他的课和学问征服了很多青年学子,主张老师们要做好青年人的导师。当然鲁迅认为自己不是导师,他说我连自己的路都不知道怎么走,怎么能给你们当导师呢?他觉得他和青年人一样,大家都在可怜的人间,我们都是要在没有路的地方走路。所以他跟青年人在一起,没有主奴意识。中国文化里,主奴关系非常厉害,特别是师徒之间,在一些行业里师傅和徒弟之间的主奴关系非常明显,鲁迅先生要颠覆这个东西。当时鲁迅跟未名社的青年、跟在大学读书的青年一起翻译小说,比如李霁野翻译了安特莱夫的话剧剧本,鲁迅给他校对,用自己的稿费帮他出版。他们关系非常好,那种交流像兄弟一样。汪曾祺曾经讲过“多年的父子成兄弟”,鲁迅先生和同学、青年关系就是这样一种的平等关系。




他在《导师》这篇文章里说年轻人不要找导师,在沙漠里走来走去,“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中国人都不能回到自身发现自己的潜力,老是依附在别人身上,跟着别人走。鲁迅希望每一个人成为自己。他说年轻人如果以我的是非为是非的话,这个年轻人肯定没有出息。哪个年轻人跟我聊了几次话之后,发现我有问题之后不再来找我,他说这个年轻人“很有可能就出息了”。他是这样的思维方式。

鲁迅身边都是年轻人,他和年龄大一点的人不太好相处,和同龄人也经常闹翻。很多好朋友,过去关系都不错,比如胡适、钱玄同、刘半农,但最后都闹翻了,不过他和年轻人关系很好。当然偶尔也有年轻人让他不舒服的时候,后来和这样的人也闹翻了,鲁迅也吃了很多亏,可他依然愿意做年轻人的朋友。他觉得年轻人是没有被污染的群落,认为自己已经被污染了,被士大夫文化、绅士阶级文化、旧文化污染了,认为自己有问题,希望年轻人不要像自己年轻时那样苦闷。所以他当时希望年轻人多读外国书,少读中国书,多翻译外国书。当时鲁迅和年轻人在一起就是翻译外国书,他写的一些文章、书籍都是受青年人启发的。比如第一本论文集《坟》,这个名字是怎么起的?当时未名社的小伙子翻译了俄国作家——非常有名的有现代主义色彩的作家的一首诗——“人,最终是要走向坟墓的”。我个人认为有一点淡淡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子在里面。这首诗一下打动了鲁迅,所以鲁迅把自己的论文集起名为《坟》,这个意象来自于年轻人翻译俄国人的译文。年轻人提供的很多新思路,他也很喜欢。比如韦丛芜翻译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鲁迅先生给他作序。从译本里发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超人的思维方式,撕碎了我们日常的时空维度。一腔多调,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特点,鲁迅很有启发。

鲁迅自己作品的表达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他借年轻人的力,年轻人也借他的力。鲁迅第一本杂文集叫《热风》,那时候天很寒冷,鲁迅觉得他说的话、表达的思想应该是生命热流的一部分,是刮起的热风,温暖了世界。这都是那时知识分子特有的一种心理和精神追求的状态。




戴潍娜:说到鲁迅的学生,其中有一个天籁之音——萧红。她也是现在被严重低估的一个女作家。她的才华如云,连同她一生的悲剧命运,都是民国时文坛上划过的一颗流星。她一生爱过好几个不如她的男作家,却于31岁那年英年早逝,令人唏嘘。既然陈丹青老师还堵在路上没有到达,不如让鲁迅先生和我们一起等一会他,我们先聊一会儿萧红。萧红作为鲁迅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生,鲁迅对她有一个迄今为止我认为最精准的评价,说她有——“越轨的笔致”。孙老师对萧红有很多研究,能否跟大家聊聊鲁迅与萧红。

孙郁:作家其实有几种类型,有一种非常博学,占有了东西方文化的遗产,能在里面将复杂的域外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调适到一个调色板里,成为一个奇特的作家,这样的人很多。还有一种,就是小戴刚刚说的天籁,没受过正规训练,但发出的声音特别美妙,萧红应当是这样的作家。

萧红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中原文化里士大夫的东西对她没有任何影响力,她是在东北黑土地上生长出的,在心灵和上苍之间能够交流的一个非常原态、纯真的青年。她表达的东西特别率真,没有迂腐。明清以来的小品文、小说包括诗文,同光体(同治、光绪)的诗文,都有几千年来形成的士大夫话语,但是萧红没有,鲁迅反而认为没有挺好,可以天马行空地写。这恰恰是鲁迅主张写人生的真、直面人生的传统部分。

在整个左翼作家里,萧红是一个草根主义,没有受到正规的理论、当时流行理论的影响。抗战时很多作家很痛苦,写不出作品,或者认为自己写出的这个作品不是抗战作品。萧红说我们随时随地可以写,房东大妈晚上睡不着觉,为什么睡不着觉?是因为日本占领了中国,有些东西买不到了,她焦虑。这也是抗战,写这个也是抗战生活。所以抗战时她写了长篇小说《马伯乐》,写一个人跑到后方逃难的可笑故事,写了战争、写了抗战时中国一部分人的猥琐。我觉得萧红得到了鲁迅的真传,下面慢慢再说。(一)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细节中的鲁迅

    细节中的鲁迅

    2023-11-05 05:16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读懂了鲁迅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读懂了鲁迅

    2020-02-01 06:15

  • 鲁迅先生,死了也好!

    鲁迅先生,死了也好!

    2019-08-01 17:48

  • 鲁迅,需要用一生去思考

    鲁迅,需要用一生去思考

    2019-04-24 20:33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