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不老实的鲁迅
孙郁:鲁迅说中国人要面对现实。中国人之前看到的历史很多不真实,章太炎那时特老实,但他认为明清以来——特别是清代几百年,文字狱使读书人没了个性,对历史真相不敢碰。鲁迅那一代人要说真话,巴金晚年强调讲真话,也是鲁迅思想的一种延伸。你刚才讲的回忆录确实很好,中国谈历史的回忆录在大陆慢慢丰富多彩了。我特别注意关于鲁迅的回忆,尤其关注40年代的回忆,50年代受环境影响不是特别准确。40年代的回忆录里,许寿裳写的《鲁迅回忆录》没有将其当成圣人,也没有意识形态的话语,是典型的民国人的回忆。
刚才讲到一些当时的知识分子兴奋点在哪儿,讲到鲁迅没有参与到什么事,比如科学与玄学的论战,鲁迅没有参与;周作人推介的日本武者小路实笃在日本开创的新村运动,鲁迅也沉默。毛泽东看以后,专门去找周作人了解日本的新村怎么样。后来胡适写文章批评新村运动,大家都从城市里跑到乡村,不努力干预现实、改造社会,而是去逃避,鲁迅也没有参与讨论。当时大家对国家怎么样能振兴等各样思潮感兴趣时,鲁迅回到内心里,1923、1924、1925年重点翻译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和《出了象牙之塔》,写的都是弗洛伊德的学说,从尼采、叔本华的学说里讲人内心对世界的感受,讲人的内心怎么把你最深切的东西释放出来和世界对话。后来他翻译了日本学者鹤见祐辅的《思想·山水·人物》,写的随笔集和在美国、中国的各地观感。我记得黄裳先生说当时看鲁迅翻译的《思想·山水·人物》以后才知道怎么写散文,看鲁迅翻译的东西时,摸到了写文章的门路。当时这些人写文章基本上都是按周作人那一派,走胡适、陈独秀的路子,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典型的是朱自清,写文章方方正正、老老实实地写下来,内心的感受也写得很老实。
鲁迅写文章不老实,比如有一篇文章题目叫《论“他妈的!”》,开笔的时候先把世界文豪说起来,一个个点一点,然后点主题——为什么中国人有国骂,然后开始分析,中国近代有门阀制度、等级制度,人家就说“他妈的很厉害”,“他们家是贵族,我们是老百姓”,底层人没有高贵的阶级,心中不愤。鲁迅考据国骂是怎么来的。可文不雅驯,他不就不正经地来写,最后文章结尾讲:爹和儿子俩一块吃饭,爹说这个菜他妈的挺好,你尝一尝。儿子回了一句,“妈的你吃吧”。在鲁迅的文章中,“他妈的”就是“亲爱的”意思,国骂变成“亲爱的”意思。他不按照套路来写,特别幽默,通篇充满了智慧,考据国骂——“他妈的”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他考据出来,而表现出来又那么好玩,这就是一种智慧。当时这种文章多极了,全是些不正经的文章,但读起来很干净。
陈丹青:所以年轻人很喜欢他,鲁迅懂点德文,考据日本有一种,法国人有一种,德国人也有一种,翻译过来是“我使用过你的妈妈”,写的时候很得意,撩几下,有兴趣读进去。鲁迅这种太多了,不是一点两点。
我很喜欢看张爱玲和胡兰成年轻时的片言只语,他们会提到鲁迅,他们提到鲁迅不像我们今天提到鲁迅,更不像左翼提到鲁迅,他提到的是“他怎么样”。最有意思的是当时在延安的一群人,那是一个武装组织,毛泽东晚上通读鲁迅的书,而且找白区来的青年,找萧军和丁玲去,通宵谈鲁迅,对鲁迅有兴趣,要了解。当时毛泽东很年轻,四十来岁,萧军三十岁左右的样子。我总是很迷恋回到那个语境里去找,找到以后,很多人就了解了。我读王鼎钧,刚才没有细说他为什么他不喜欢鲁迅,这个很有意思。论经历和左翼屌丝一样,既穷又苦又流亡,不知道是性格原因还是什么原因,就是不喜欢鲁迅,理由跟我们后来非议鲁迅的话有点像,说鲁迅的文章喜欢骂人,不厚道,不是温柔敦厚的写法。我跟木心讲过,木心痛恨温柔敦厚,说鲁迅不温柔敦厚,这些人不要去跟他们讲,他们不懂得。王鼎钧是我非常尊重的人,写得非常好,但一直认为鲁迅的东西不够温柔敦厚,他会喜欢梁实秋,会喜欢当时我不喜欢的作家,我不喜欢不是因为我受的教育,而是真的不喜欢,而是读了以后就忘了。还有是废名,废名的文章我一篇都没有看过,不知道哪里能找到。
孙郁: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一套《废名集》,我很喜欢废名,受周作人影响,学外语的,对英国文学有研究,对禅宗也有很多会心的地方,他的文章是用绝句的方法写散文和小说。汪曾祺特别喜欢他。废名直接影响了沈从文,沈从文之所以成为沈从文,是看了废名的小说以后才知道我也可以写写我的家乡。废名是用一种很恬淡宁静的方法写山水,写庙宇楼堂,写宁静的小人物故事。废名的理念受到周作人关于古希腊超功利的影响。民国时有各种各样的文脉,不同作家有不同的文脉,都有源头,源头不一样,鲁迅有六朝有尼采。周作人的话,晚明的东西对他影响很大。废名是从周作人那儿过来的,影响了沈从文、又影响了汪曾祺,一路下来。木心对废名是否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