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青蛙台湾行之一: 六张犁的白色封印

来源:未知 阅读: 2017-01-19 15:53 我要评论

我说的,是台湾的白色恐怖。



台湾报纸50年代刊载处决“匪谍”的报道,泛黄的纸张背后,掩饰不住的森森寒意。

从台湾回来后,这篇文章的初版于三月份发布于郭彩荣自媒体,当时行文有点仓促,经历近一年的思考,加之台湾亲历白色恐怖者的相关口述实录,回头再看,其实台湾在那个特定的年代,经历了日本的殖民,到国民政府残部退守于此的转换,普通民众心理也度过了从殖民地的二等国民到二等国家的二等国民之扭转,作为接受完整日式教育的知识分子,自然要在随时随地爆发战争的阴云下,寻找乱世之局的终结之道,二战后弥漫亚洲的赤色思潮,或多或少对这些知识分子的抉择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一本书上看过对左翼台湾的描述“因对白色祖国的绝望而转向于红色祖国”,当时没有多深的感受,后来通过公众平台“郭彩荣”登载的绥远系列文章,结识到一位海外游子,老家是绥远包头,他的外公身为一代民国学界精英,从暨南大学毕业后,便东渡台湾,欲帮助二战后回归中国的台湾,建设传统中国文化,实现心中抱负;后蒙红色中国的感召,于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从台湾回到大陆。

他外公晚年著作几近等身,但是“台湾来客”的称谓,不仅是一个时代名词,也化作一段无人知晓的历史迷雾,更成为他外公羁绊半生的命运劫数。

挟裹入身不由己的时代,被世事所燃烧的青涩命运,海峡两岸,在阵营对垒的冷战阴云下,无论是赴死的悲切,还是苟全的存活,抑或是选择后的羁绊与平淡,每一个体,无不深陷于时局的车轮下。

叁:

顺着墓园行走,不经意间,看到了一处仅仅刻着“不详”的石碑,一瞬间,泪水潸然而下。

俯下身去,抓取一把伴生碑石的蔓草,用力在石碑上搓。墓石上的时间字迹逐渐清晰,但名字依旧是斑驳的不详,那红漆斑驳,宛如多年后干涸的血迹。碑石早已被泥土和杂草掩埋,每一个碑石的背后,都是一个沉重的故事,象征着一个家庭的破碎。故事的主角,他的父母,在抱头饮泣的暗夜,定是反复默念孩子的名字。悲剧无名,苦难不详,威权时代的权力粗暴、人性灰暗、生命如寄,尽在碑中。   

每一个墓碑下,都有一个有思想的灵魂。曾几何时,我也抱有左翼激进的浪漫梦想,仰慕为理想献身的切格瓦拉,向往从摇篮照顾到坟墓的社会主义福祉保障,认为国家应该致力于此,由此观之,我也算是一位心怀家国的左翼青年。如果我早生几十年,在这一片岛屿,遇上了冷战的时代,眼前这些墓碑当中,也许会有一个,歪歪扭扭地刻着我的名字。甚至,也会是不详……

时代精英,左翼翘楚,连同同情革命的各阶层台湾人士,如彗星般戛然而止于国府的恐共防谍阴影下,叠压在历史荒野的褶皱中。人生的际遇,与时代息息相关;而每一个人的理想,注定也无法超越他所在的时代。幸与不幸,孰能评说。

当红色青春遇到白色恐怖时,那些年轻的傲骨,很快就化为了春泥,曾经的大好年华,终究成了历史的残留物,成了朝鲜战争的另一个战场,台海冷战的祭奠坟场。

历史数载轮回,伫立墓园内,回首眺望山下,细雨蒙蒙,远处101大楼的灯火若隐若现,仿佛在提示你我:那一段历史,并不遥远。而对于这一段历史,亲手触摸过之后,才能够有自己的震撼和感悟。




转身回望,一棵静默矗立的大树,高远的天空,阴霾的天际。墓园里很安静,在这一刻,没有墓碑前亲人的哭泣哀怨,被枪决前的呼喊也杳不可闻,点点的雨滴,沙沙打落在额头,打湿了发际。

肆:

时至今日,依旧难以忘怀脑海中定格的画面——静静立在雨中,回望着身旁墓园,遥想起那一段时间,和时间中淡淡的历史。
海峡的对面,一衣带水的同胞,用数年不懈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台湾政府当局对历史的直面和空白的填补,台湾“总统府”外的凯达格兰大道两侧,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纪念碑和二二八公园遥相对应。




凯达格兰大道旁,紧邻“总统府”外广场侧的纪念碑。它和二二八公园内的纪念碑是两回事,目的是一样的,督促执政者随时勿忘历史教训。

在台湾,绥远同乡会,山西同乡会……同乡会的名字不一样,但是同乡会里老兵故人的乡愁成疾却是出奇的一致,他们和我说起最多的,还是与大陆亲朋在民国三十八年分离前的一幕幕,我想,他们和我说起来的这些,在海峡的这一边,有同样的思念和期盼。

幸运的是,回来之后,通过大半年的努力,写出的一些历史文章,不少朋友喜欢并传播,他们或为民国故旧的朋友亲属,或为单纯对那一段历史的感怀;不幸的是,这些读者经常会给我说一句话,唉,知道你收集整理民国资料太晚了,谁谁谁可是亲历者,可惜已经不在了……

我觉得我要做点什么,谈不上抢救回忆,发掘历史的宏大意义;也不是要揭开旧伤口的高级黑,我只是想了解我们的前辈,他们经历了什么,唯有此,我们才能面对我们的历史。

写这些历史文章,有朋友劝我说太复杂,有风险。我想时代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其无法用大是大非去定义。

我没有政治企图,也不想虚无什么。我只是知道,有些历史在我的心里,必须去面对。在复杂的时代里,依然要拿好自己的笔,发出自己的声音。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漫话立冬

    漫话立冬

    2023-11-06 08:17

  • 北维州华人放歌“心连心”云端音乐会报道之一

    北维州华人放歌“心连心”云端音乐会报道之一

    2020-08-01 05:47

  • 冬季到台北来淘书

    冬季到台北来淘书

    2020-03-25 05:39

  • 中/东欧5国10日陆地游之一 -- --慕尼黑和雷根斯堡

    中/东欧5国10日陆地游之一 -- --慕尼黑和雷根斯堡

    2019-08-23 16:59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