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青蛙台湾行之三: 眷属泪

来源:未知 阅读: 2017-02-08 13:47 我要评论

这是2016年春天,台湾自由行游记的第三部分。
 
内蒙古西部,民国的时候,设置为绥远特别行政区,后来改为绥远省。1949年之后,绥远、察哈尔、热河等省重新合并划分,形成了内蒙古自治区。绥远逐渐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而在台湾,不仅在台北保留有归绥街,归绥戏曲公园,还有绥远同乡会,以及凝聚两岸绥远故乡情结的《绥远文献》。



台北街头的归绥戏曲公园。

薪火相传的绥远文献

知道李振兴,是源于百度搜索绥远旧事,搜到了发行自台湾的期刊《绥远文献》,而它当时的社长,正是李振兴。

自古雅士,多以文字相交。机缘巧合看到过一本绥远文献,上面满纸家国情,通篇思乡念。这样的杂志,这样的主编,一定有故事。

来到台湾,通过绥远同乡会阎会长,联系上了绥远文献杂志,接电话的,是社长李振兴的爱人,郑丽真女士。

约好在101大楼见面,如约而至,一个头戴礼帽,衣着朴实气质优雅的老太太,手持一本绥远文献,静静地站在101观光台售票处门口。

以书为媒,以文会友,周围的喧扰,似乎安静了很多。

郑丽真生于台湾,祖上系郑成功一支,其祖上来台至今已经三百余年,其夫婿是内蒙古凉城人,可谓草原与大海的交融。老太太已逾古稀,热情本色丝毫未减,执意要请我们吃101特色包子,我说中午刚吃过灌汤包,最后便改为喝咖啡,其实,喝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她说我听。

落座未等多说,她从信封中取出一本书,李振兴先生追思文集(1931-2015),我知道,我来晚了。  

李振兴是遗腹子,父亲在其未出生时即被乱匪所害,故母子情深,读书后常心怀天下,1948年毅然投笔从戎到青年军208师三旅七团。来台后,经历八二三炮战的洗礼,1961年退伍,后从政入立法院工作,于1997年退休。

在李振兴退休后的近二十年里,李振兴心怀故乡,担任绥远文献社社长,不顾病体之累,先后回乡数次。在郑女士的讲述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个离家几十载的游子,有多少回午夜梦返故园,望月思乡念故亲,泪洒窗前,相框中母亲的黑白照片,对于妻子孩子,那只是影像中的人物,但对于李振兴而言,却是养育自己的母亲,曾经相依为命的母亲。

李振兴不时会和海岛出生的妻儿讲草原骑马的潇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风光,山药蛋莜面的美味,讲着讲着就会沉默下来,一脸的寂寥和思念。

最终,两岸开放往来的时候,得到老家的消息,母亲早已去世,兄弟姐妹尚在,飞鸟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于是李振兴先生宛如回溯的游鱼一般,回乡,探亲,上香,祭奠……

最让我难忘的细节是,李振兴先生回老家祭母时已是70高龄,患有严重的冠心病,他无比虔诚、深感歉疚地跪在坟前,未曾开言先流泪,一声“妈妈,儿子来看您……”的泣血呼唤,令在场所有人潸然泪下。

李老先生拖着年迈的病躯,用枯枝不断撩拨烧着纸钱的熊熊火堆,边哭便对母亲的亡灵唠叨着少年往事,怨自己未能报答慈母的三春晖,泣诉到动情处,禁不住一次次用头撞击掩埋母亲的那一抔黄土。一起围着坟茔跪拜的兄弟和郑丽真都泣不成声……
李振兴一再悲怆怨悔自己“不孝”,其实那是时代的悲剧,民族的悲哀,使他欲尽孝而不能。 

时隔半世纪,母子重逢时,已是幽明永隔,幸运的李振兴晚年尚有幸一尝夙愿,而在曾经的军营宿舍里,如今的“荣民之家”中,众多的单身老兵,生活的体面掩饰不住内心的苦苦煎熬。

阳明山,六张犁,处处蒿草丛生、断碑横陈。

遥望大陆的乱葬岗里,埋葬了多少客死异乡的亡灵,无法归家。

对于海峡的一边而言,他们是功臣;对于另一边而言,是曾经的敌人。

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个体,无论在海峡的哪一边,纵然命运不济跌入谷底,都为那个时代,承担了原本不属于他们的罪与罚,伴随着政权更迭的斑驳伤痕,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不去直面1949,不去用人性熨平他们一生的创伤,那么,我们这个民族,还能走出轮回的历史宿命么?

最终,经历了乱世飘零的李振兴先生,在其溘然长逝之后,骨灰分成两份。

一半,带回到大陆,葬于故乡,一望无垠的草原,伴母长眠。

一半,留在了台湾,遇见了她,改变了一生命运的地方。

郑女士语速很慢,回忆的哀惋,泪尽的叹息。

抬头望窗外,日已西斜,心头万千思绪涌动的我,对已近凝噎的她说:“郑阿姨,这本杂志是你们的心血,希望能一直做下去……”

郑丽真女士很激动,在纪念先生的书上题下了“有缘相识”四个字。




道别前夕,看着郑女士迟暮的身躯,我不禁有些担心以后谁来接手这本杂志,她稍思片刻朝我摆摆手:“罢了罢了,孩子们有孩子们的事……。”

我鼻头一酸,凝望着慈眉善目的她再也说不出一句。

再见,郑丽真女史,您和李振兴的故事在我心中永远不会老去……  




我和哥哥,出生在海峡的两边

在阳明山上,巧遇阎锡山先生的最后守墓老兵张日明老伯,分别前夕,老伯告诉我台北山西同乡会整理有不少阎先生晚年著作,并给了我一个写有山西同乡会地址电话的纸条。

张日明老伯给我的纸条,是山西同乡会以前的地址电话,当时我并不知晓,直到翌日,顺着纸条地址一路打问到相关里弄,再打同乡会电话询问具体办公地点时,才发现该电话号码已停止使用。

怎么办?环视周围,完全陌生的小区和街道,打开GOOGLE地图和相关搜索,没有任何山西同乡会的确切资讯,顿感无助的我,捂住额头,回望跟着我一路辗转的母子三人,一脸歉疚。

这一次自由行,妻子的夙愿是在三毛故居的小屋里呆一天;而两个孩子则想吹一吹太平洋的海风。

现实是来台湾已盘桓数日,至今还未出台北市。

她们天天陪着我寻访故居青冢,要么就是找老头老太太聊天,妻子和孩子们放弃自己的心愿,迁就我的喜好,如今,考虑欠周的我,办了一件糗事。

妻子见我有些泄气,心直口快的她,数落我一顿之后,又是心疼,不忍心看我寻找同乡会的心愿落空,她不管三七二十一,拦住路过的行人,拿着纸条和一个个路人打问山西同乡会的确切信息。

纸条笔迹潦草,地址就在左近,一串电话号码,联系人为原先生。

周四的台北,略显清冷的里弄,妻子就这样为了成全我,四处询问匆匆掠过的行人。我被妻子不放弃的精神所打动,也和妻子一起去问,做着大海捞针式的努力。

热心的路人要么不明就里表示歉意,要么告诉我们去里弄口问一下开饭馆的老伯。更有一位阿姨见我们在小区里问来问去,主动上前来问我们需要什么帮助。

告诉阿姨我们欲找寻的同乡会和联系人,阿姨说这一带小区都是原地兴建的国宅,安置在里面的外省人并不多,况且原这个姓不常见,阿姨正好认识这一片的里长(类似咱们这儿居委会主任),她带我们去找里长大伯问一下,应该能有个结果。

眼见有一丝希望,我让妻子看好两个孩子,我跟着阿姨去找寻里长,寻找每一个可能的线索。阿姨见里长带我们去找,便放心的告辞,我觉得耽误阿姨这么长时间不好意思,阿姨说没有帮上我们的忙不好意思,这一点滴细节让我对台湾之行有了别样的体会。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北维州华人放歌“心连心”云端音乐会报道之三

    北维州华人放歌“心连心”云端音乐会报道之三

    2020-08-15 02:00

  • 冬季到台北来淘书

    冬季到台北来淘书

    2020-03-25 05:39

  • 奈良故事--东瀛行游记之三

    奈良故事--东瀛行游记之三

    2020-02-23 08:12

  • 中/东欧5国10日陆地游 之三  布达佩斯 (第一天)

    中/东欧5国10日陆地游 之三 布达佩斯 (第一天)

    2019-09-05 12:02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