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落叶余声

来源:未知 阅读: 2017-09-19 19:20 我要评论

大弟的好友S君月初去世了,闻讯悲痛之余,却也在预料之中,故并不惊讶。因为早在两个月前,就听大弟说他因患“胃穿孔”入院治疗,并且手术顺利正在康复之中。记得当时我随口问了一句:“他入院多久了?”回答是“开刀后至今已经住了两个多月。”

我不觉一惊。按照常识“胃穿孔”虽为急症,但患者若及时就医同样恢复较快,手术后一周拆了线就应该可以打道回府了。倘若两个多月还身陷病榻,不是医疗事故的话,那病情一定别有洞天。联想到去年九、十月份,大弟曾和我说S君气色不好,不仅人明显消瘦,而且还时常拉肚子,这些症状本应引起足够的警惕。我当即建议他劝说S君马上去医院体检,如有问题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过后得到的反馈信息令人费解,据说对方十分抵触这个话题,连连以“李二,没事,一切正常。我的身体自己溜明白,没大毛病”来搪塞敷衍。

这里所用称谓贴切自然,透着一丝知根知底的亲昵,如今被广而用之的“李二”的叫法,始作俑者正是S君,可内心的距离感似乎也显而易见。“溜明白”排他性地将来自朋友的关心阻断,而“一切正常”又在常识问题上背离了真理。俗话说“人怕死,鬼怕托生”,身体不好,却不愿听从善意的劝告和建议,似乎有悖人情常理,但细细想想似乎又不难理解。在特定的政治体制下,领导人的健康状况会成为国家机密,对平头百姓严加封锁。记得“红太阳”日薄西山的那段日子,仍被官方和媒体一如既往地宣传为“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继续不遗余力地为“万岁,万万岁”淬火升温。直到驾崩之日的不期而至,才让天朝屁民明白了“万寿无疆”不过是古今中外历代独裁者的一厢情愿。

S君经过多年的奋斗,已经在仕途上博得中层领导的职位,此时莫非正将自己的病情人为加密,通过生命终端的挂靠,悲情地践行着这些“规定动作”,以便尽显始终如一的“看齐意识”?这个荒谬的念头一闪而过,但并不影响我把自己的判断对大弟说出来:“他一定是病情恶化,预后情况很不乐观。”

大弟闻言惊骇不已,困惑的神情似含不信和质疑,但同时又对我的“一语成谶”认知深刻。记得1999年底,他的一位在市政府担任处长、平时自我感觉一贯良好的张同学因病住院。此人虽沉疴重染,但仍摆出一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坚持亲眼看到二十一世纪的曙光,升腾在社会主义神州大地上,这一历史节点的到来的架势,于是每日坚持在病房、楼道、楼梯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从事各项有氧运动。目睹此情此景,何人能不为之动容?这期间若遇朋友前来探视,张处座概用不亚于平时的超快语速谈笑风生,以至于给人一种错觉,似乎新世纪可以不到来,他却断无看不到之理。然而我历来不相信“威力无比的精神原子弹”之类的壮阳方剂,在常识问题上不背离真理从来就是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前提。于是断然认定,跨世纪是百年一遇,对他而言是“难遇百年”了。大弟闻言极不以为然,多年来所接受的“共产党员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教育,常常让医学科学面对跨世纪这样宏大叙事的宣传力度时,完全没有了立足之地。及至过后被实践检验了真理之后,他方才“轮回”过味道来。此刻我再一次“一语”,他一定会联想到曾经“跨世纪”的那个无限接近于真实的传说,心中的紧张和敏感不言而喻。

打那以后,大弟力图证明这一次不会再“成懴”。时隔未久,复又去医院探视,却被告知病人已经从原先住的“消化外科”,转到该院的“保健科”,此举似乎证明S君现在不需要治疗,而是侧重于术后珍摄调养了。

大弟真诚地希望好友尽快康复,遂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我的判断则恰恰相反,转科并不能证明病情的好转,而是现行医疗体制要求各专业科室片面追求病床周转率,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故而对于那些没有治愈希望,但又具备良好医疗条件的危重病人,常常就会转到其他类似于“保健”、“康复”之类的非专业科室,其基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延长病人的生命,而绝非有意义的治疗价值了。

这之后果然“保健科”只“保密”而不保健。大弟自从S君转过去,就难识庐山真面目了。每每提出探视的请求,对方不是说“等好点了再说,”就是假托身边人的口转述“不想见人。”总之一句话——难得谋面了。虽然大弟被一次次拒之门外,但现实刺激了猜想,眼下问题的性质已然超出了病情本身,而是想要证明心中的疑团是否成立,而每一次的“谢绝”似乎都在客观上证明“成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S君的生命危矣。



其实我与S君并不相熟,记得第一次闻其大名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事情。那时大弟初中毕业赋闲在家,我通过朋友给他找了个在省外贸工艺品公司登州路仓库干临时工的差事,他们大概就在那里成为了工友。

某日大弟带S君来家里,但并不与我们见面,而是直接领到我家二楼西面的小房间(此地颇适合地下工作者接头)里晤谈,所以家人并不知道楼上悄莫声地多出了一位年少的“表叔”。到了饭点,家里主持工作的母亲叫大弟下来“米西、米西”。赶巧那天正好吃省食品进出口公司处理的出口转内销的烧麦,在那个物质条件极度匮乏、领袖口中却是“到处莺歌燕舞”的奇葩时代,这可是平时很难吃到的美食珍馐。只是因为当时我就职该公司,又碰巧这批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不能让一度比亲爹还亲的亚非拉革命人民吃了以后跑肚拉稀,才叫我们这些“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外贸职工有机会打打牙祭。

大弟下来后并不在餐桌旁就座,而是面有难色地提出要将饭端到楼上去。母亲愕然究其原因,他才不得不吞吞吐吐地交代了楼上还有一个同伙也到了胃酸极度分泌期。
或许十六岁的大弟还参不透人际关系的微妙,最初并没有预料到请来的“大师”打坐起来竟然定力十足,不靠到进膳的饭点硬是布道不休。

母亲脸上明显掠过一丝不满,因为当时每人定额极低的粮食供应,让任何一个普通之家对突然出现在餐桌旁的不速之客都是难以应对的。但善良的天性让她二话没说,将满满一盘子烧麦递给儿子,让其端上去与朋友分而食之。

过后我们一家子刚坐下来,面对盘子里明显减少的“势力范围”开始进餐,就见大弟再次端着空盘子从楼上空降下来,说是没吃饱,还要求“二次革命”。

神奇的进食速度哟!这要甩开腮帮子怎样的大快朵颐一番,才能将大口径的元青花瓷盘子顷刻见底?“表叔”,你可真好胃口,不愧是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见此情景,再斯文的细嚼慢咽下去,势必会进一步“割让领土”,和这难得的一餐烧麦失之交臂怕是不远了。(上)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落叶

    落叶

    2023-12-03 22:53

  • 悼念冯砚君老师

    悼念冯砚君老师

    2019-09-26 22:51

  • 落叶余声

    落叶余声

    2017-10-03 18:47

  • 落叶余声

    落叶余声

    2017-09-26 19:01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