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以天马行空之才情,遇独不得出之人生(1)

来源:未知 阅读: 2018-04-20 22:11 我要评论

一、迷之出处



唐代诗人群星璀璨,其中最耀眼的当属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作为李白的朋友和仰慕者,杜甫赞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可惜这样一颗明星却是“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最后在贫病中走完一生。他像流星划过天空,为中国文学史留下长长的光焰千年不衰。而他的身世又是那样神秘莫测,也许他真的是被贬入凡间的星宿。

关于李白的家世及生籍问题的争议由来已久。明代的胡应麟说 “古今诗人出处,未有如太白之难定者。李白称自己为“陇西布衣”,“先为汉边将”,又说“本家金陵,世为右姓”(右姓者,高门望族),还说家族罹难、被流放、回到四川是逃归,致使其郡望、出生地、户籍身份等扑朔迷离。常见的说法中有两种颇有趣味:

其一,李白和李世民都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西凉是五胡十六国之一,维持于400-421年,疆域在甘肃西部及新疆部分。李暠是陇西成纪人,西凉开国皇帝,能文善武,颇有政绩,自称为汉代李广将军的十六世孙。倘若此说确立,李白就是玄宗的长辈。天宝初,玄宗曾诏令李暠子孙去宗正寺登记,李白并未去。究其原因,可能李白自知此身世不可靠,且知李唐的西凉武昭王家谱亦为伪造。

陈寅恪、吕思勉先生已考证,李唐“本为赵郡李氏之破落户”,他们的祖坟在今天河北省隆尧县。从李渊的父亲开始与异族通婚。李渊的母亲是独孤氏属于鲜卑化的匈奴人;李渊的妻子窦氏是鲜卑族;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也是鲜卑族。依古代律法,他们无疑是汉族,不过有了匈奴、鲜卑族的血统,也可以说是“胡化的汉人”。

李渊登基后,尊老子李耳为“国祖”;李世民受门阀制度影响,口头上说过自己属于“陇西李氏”;高祖追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却仍为赵州的祖陵配备卫户;中宗时曾动念立李暠为世祖,被大臣劝阻。到了玄宗,可能由于李唐族系遭武则天大幅度杀戮而凋零,为了重振威望,加之他本人好大喜功的性格特点,先是追认了李耳的父亲为“先天皇帝”,又追认了李暠为“兴圣皇帝”。为了坐实,还篡改了史书,捏造出一位先人李重耳。

正因为李白“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对玄宗认祖归宗的底细很清楚,因此宁愿靠隐逸、修道、干谒以求闻达,也没有去宗正寺登记。但是,在老年病危时,李白去投靠、并受其嘱托编辑整理作品集的、被李白认定为“从族”、尊为族叔的李阳冰是赵郡李氏,属于李唐同族。李白的家世究竟如何、他又是怎样考虑的,貌似无法知晓了,只能是千古谜案。

其二,李白非汉族,其父为胡人商客,入蜀后随汉姓、以商客之“客”为名。最早提出此论的是陈寅恪先生,他非常笃定地认为“绝无疑义”。后来的学者又给出很多证据,如李白的相貌独特,贺知章见他时“既奇其姿”,又“奇白风骨”,“扬眉谓之太白星精”,“呼为谪仙子”。又有史料称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李白高大,据推算约为1.9米,高于一般汉人。会胡语算更直接的证据。由《奔亡道中》可知,李白和他最后一位夫人宗氏着胡装逃难,“俗变羌胡语”。天宝初年在担任翰林时,在番书送达、群臣莫识时,李白“草答番书,辨若悬河,笔不停缀”。



李白从出蜀后再未回去,也不见其在诗文中提及父母家人,这与儒家孝道传统非常不符合。而李白在暮年时写过“乡关渺安西,流浪将何之”也表达出对西域的思念。他对屈原、诸葛亮、陶渊明这些素来被世人敬仰的先贤颇有非难,又在诗文中表现出不合儒家传统的对女性的同情,尤其与其他士子显著的差异在于对待唐与边疆民族的战争时,李白持反对态度,对待其他民族没有大汉族主义的表现。在高适发出“圣人赫斯怒,诏罚西南戎”这样义正言辞的声讨时,李白表达的是“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的反战情绪。

正是种种此类若隐若现的“蛛丝马迹”,让李白的族籍遭到怀疑。但关于李白的身世推测,更多的仍还倾向于他是汉人比如推测他的先祖是被李世民玄武门兵变诛杀的李建成的儿子,或者他是李渊的五世孙,还有认为他是李陵之后,或者是陇西姓李的平民家庭,或者是与李渊抗衡失败的凉王李轨之后,或者是李勣的子孙、因受到徐敬业反武被牵连放逐等等。李勣是山东人,故有人认为李白被称为“山东李白”于此有关。

无论何种原因,现实的表现是李白列祖姓名不可考、父亲的名字可能为“客”,连李姓都是从某处归蜀后,“指李树”为姓,或是借用李唐王朝的李姓。

李白的生年也不确,通行认为生于长安元年(701)(另有学者论证为生于神龙二年706)。生年的不同影响到李白出生地在哪里。倘若出生在长安元年、早于其家归蜀的时间,李白很可能生于条支(今阿富汗),或碎叶(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和库车一带),或长安。倘若出生于神龙二年,其家已经在蜀地,则被认为是生于四川江油。无论生于何处,都不影响李白出生时有异象显现——在临盆之际,其母梦到长庚星(太白星),故李白名白,字太白。

族籍成分、郡望、出生地等等虽有各种可能,但李白自幼受到很好的启蒙。他的父亲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却“高卧云林,不求禄仕”。有种说法认为,李白的父亲即使不是胡商,也是汉商,因为商人的弟子不能参加科考,故李白才高八斗而不参加科考。非不为也,实不能。还有人认为,李白不参加科考是由于他年轻时担任过小吏,按唐律,担任小吏的人是不能科考的。可是,很大的可能性是李白根本就是不屑于科考,他不想辛苦中第后从八九品官员做起,“不求小官, 以当世之务自负”,他希望直接得到皇帝的重用。

由此,李白才不畏艰难险阻,仗剑天涯,干谒、游历,结交名士,“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以求一朝闻达。

二、上下求索之不得



史书说李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十岁通诗书”。李白自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唐代时,即有其梦笔生花的传说,“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与一般文人不同,除了经史典籍之外,李白还学过“奇书”,他曾经向东严子求学。东严子即唐代著名隐士赵蕤。赵蕤字太宾,是唐代杰出的道家、纵横家,“博学韬钤,长于经世”。玄宗曾下诏请他入朝,他没有应诏。他著有文学、史料、镜鉴三重价值《长短经》(别名《反经》)。李白说自己“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可知他跟随赵蕤学习时间不短。

跟随赵蕤学习让李白的才华更有所突破,他的思辨力、口才都很杰出。“李白有天才俊逸之誉,每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之下,时人号曰李白粲花之论。”甚至醉酒后也头脑清晰,“李白嗜酒,不拘小节,然沉酣中所撰文章,未尝错误,而与不醉之人相对议事,皆不出太白所见,时人号为醉圣。”

虽才华不菲,李白起初却以隐逸为志。“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以有道,并不起。”他在追随赵蕤读书的那些年里,与赵蕤一起养山禽为乐,陶然忘机,与世无争,对广汉太守的推荐也不做理会,足见受赵蕤影响之深。

(未完待续)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以天马行空之才情,遇独不得出之人生(4)

    以天马行空之才情,遇独不得出之人生(4)

    2018-05-11 17:10

  • 以天马行空之才情,遇独不得出之人生(3)

    以天马行空之才情,遇独不得出之人生(3)

    2018-05-04 21:05

  • 以天马行空之才情,遇独不得出之人生(2)

    以天马行空之才情,遇独不得出之人生(2)

    2018-04-28 09:56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