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把哲学家比作成牧羊人,作家就是羊,这大概意思就是哲学思想是引导作家写作的一个方向标,一个灯塔,一本小说如果没有一定的哲学内涵,那其文学生命就会短很多,而在哲学这一议题内,生与死的内心世界却是哲学家不停探索的命题,就如加缪在西西弗神话里说过,判断人值不值得活等于回答哲学的最根本问题。
文学作品表面是故事,深层都是哲学思考,在赵汀阳的那本《第一哲学的支点》一书里这样写道:只有反思所想之事才是思想,人人都想事,但未必都思想。我们读完一本小说,知道了故事情节,看到了人物的最终命运其实并不是首要目的,主要目的就是思考,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己问自己,在自己问自己的过程中实现倾听自己心灵内部的声音,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不是打发时间,而是养心。
如今已经是娱乐至死的时代,文学的养心功用已经被大多数人抛弃,就如卡夫卡那句名言:天堂有道路,但他无法到达。这句话可以深刻的解释当今现状,我们知道文学是养心的,但已经没有人在意心灵,就像都知道爱是美好的,但都认可《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无奈的放弃爱情一样,精神意义就是哲学问题,也是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一直追问的问题。
我们在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里最先看到这种明显自我的追问意识,追问完就是对自我的审判,故事中的“我”不但是被人吃,也同样是吃别人,鲁迅曾在自己的文章里说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他的小说里,有一个在审判的我,和一个被审判的我,一个我为另一个我辩护,这种争辩构成了自我追问,也就构成了小说的哲学层面,鲁迅也许就是以这种方式书写出了经典的《狂人日记》他不但批判封建社会的吃人,也同样批判了自己。
现在大多数人已经不喜欢读这种小说了,像这种具有形而上的哲学层面作家,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卡夫卡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现代和当代的中国很少有这样的作家,鲁迅就因为其文学作品具有这种哲学思想,因此才在文学史上具有了独特的地位,如果单纯靠笔杆子抨击当时旧社会,也许仅仅只能算得上一个优秀的战士。
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已经没有作家用心写内心,探索与未来有关的哲学话题,更多的是满足当下的利益,迎合资本迎合低级趣味,短平快的获得收益,马原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当代的作家很少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一旦与功利联系,必然远离灵魂(哲学层面),因为文学与功利是两个完全相反方向的东西。
文化艺术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罗贯中死后 《临江仙》才被写出 如何成为《三国演义》开篇词
2020-12-13 08:39
-
叔本华:如何提升生活的境界和乐趣
2020-08-22 03:17
-
如何假装你读懂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2019-05-05 11:58
-
2300年前的《楚帛书》如何流落到了美国?
2018-06-30 15:15
网友点评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