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lles Sabri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成都荷兰国际管家学院中国分院的学生刘建敏(左)和张玲在检查一个正式晚宴餐桌上的酒杯是否排齐。
中国的富裕阶层现在会确保宴会的布置完美无缺,斟酒的方式准确无误。
部分受到电视剧《唐顿庄园》(Downton Abbey)的启发,这个国家一度粗犷不羁的大亨们开始渴望拥有老式的体面,这拉动了中国对接受英国庄园式训练的本地管家服务的需求。
一名学员利用一把尺子摆放正式晚宴中的餐具。
“他们想给朋友们传递的信息是,‘看,我家里有一名管家,英式的管家,’以显示自己有多么富有,”在中国出生、如今生活在北京的英国人叶念伦(Neal Yeh)说。他做管家培训和中介这一行已经有十年。
“现在,雇佣管家的势头最旺的国家是中国,”叶念伦说道。他的英国口音完全可以融入《唐顿庄园》的场景。中国观众非常热衷于观看这部有关英国一个贵族家庭的电视剧。“我敢说,这股潮流的兴起上我是起了作用的。”
Gilles Sabri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孙倩(音)在一场晚宴考试中倒香槟,高级培训师克里斯托弗·诺布尔在一旁观看。
据业内人士透露,管家培训学校和中介在中国已经发展十多年,但最近几年招收的学员人数出现激增。其中大多为中国人,有不少是女性。2014年在中国西南部雾霭重重的城市成都开业的荷兰国际管家学院中国分院(The International Butler Academy China),可以提供为期六周的培训课程,教授餐饮服务、家务管理和其他奢华生活的细枝末节。
“中国人现在度假的时间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所以他们接触西方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所学院的美国培训师克里斯托弗·诺布尔(Christopher Noble)说,他之前在克利夫兰经营酒吧。“但中国人在国外看到、也体验了顶级的个人服务,他们想在中国也享受这种服务。”
在一次宴会测试上,张天明(音)看着同学们请宾客就座。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展运动、大力打击腐败和挥霍行为,而中国经济放缓、对奢侈消费形成冲击之时,管家行业的兴盛看起来或许有些矛盾。但中国的富裕阶层持续积累前所未有的财富,他们想要那些在他们看来象征着体面优雅的东西。据业内人士透露,即便是在习近平治下,管家也有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它们被看做好品味的象征。
“你看到新闻报道说经济放缓,但中国的财富还在增长,”在荷兰接受职业培训,之前在上海、如今在北京当管家的罗金环(音)说。“老钱代代相传。但新钱不具备同样的品质。你需要帮助他们提高。”
如果说管家象征着日渐成熟的中国资本主义,那么他们在这里有些尴尬的地位也反映出,相比其他许多国家的富人,中国富裕阶层必须采用不同的游戏规则。
在一场晚宴考试中,许石桃(中)和其他学员等着上一道煎三文鱼。“我是看了《唐顿庄园》才对管家这个行业有所了解的,”许石桃说。
问题往往归结为缺乏信任。在残酷商业文化盛行的中国有一种与财富相随的不安全感,担心被心怀不满的雇员、对手和官员坑害,尤其是受到官方持续的反腐行动的打击。业内人士称,这种谨慎的心态让许多百万富翁不敢雇佣自己的“吉福斯”(Jeeves)来打理家宅。
“有些也在现实中发现他们不能信任一个外人来管理家务,”这座管家学校的一位营销主管唐杨说。“不愿意让管家了解家庭的一切信息。”
从这座学院毕业的学员,最终做传统家庭管家的相对比较少。有许多其实是在高端俱乐部、住宅区和行政楼里工作,同时服务好几位客户——其亲密度不比私人管家。
在中国推广管家服务的人往往指出,这个国家有自己的高端服务传统,中国古典小说《红龙梦》就刻画了传统的管家角色。但《唐顿庄园》促使中国人对这种老式的服务产生了一种新的浪漫化的兴趣。
这里的许多学员都表示,他们反复观看过那部电视剧,把它当作教学视频,学习家政服务中的低调和处变不惊。
“我是看了《唐顿庄园》才对管家这个行业有所了解的,”现年34岁、正在成都这所学校学习的北京人许石桃说。“我觉的未来在中国这个职业应该会比较受欢迎,也会有市场。”
不过许石桃和她的同学发现,当管家实际上是十分繁重的工作。
在最近的一个上午,他们实践了几个小时,学习以恰当的方式倒酒和倒水。八名学员围着一个桌子站立,紧握着酒瓶的底部,一次又一次整齐地迈步向前,倒入红酒,恰好没到酒杯最宽的地方。
一滴也不能溅到桌布上,更万万不能溅到客人身上。
“伸展,倾倒,抬起,扭转,收回,擦拭。尽量伸展你的胳膊,”诺布尔通过一直跟在身边的翻译命令道,“你要尽可能地伸展胳膊。这是在跳芭蕾。”
学生们还要上其他一些课程,包括为正式晚宴上菜,打包行李,打扫房子,以及管理富人生活的其他数不清的细节。
“做好这些细节,才能做好工作,”班上22岁的学生杨林军说,“胳膊会疼,手会酸,但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很多人希望毕业后能为中国越来越多的超富人士服务。作为回报,他们的月薪能达到2800美元(约合19000元人民币),或者凭借经验和运气,去做私人管家,那赚得要多得多——多于其他很多服务工作。
根据福布斯的年度榜单,到2015年,中国有400个亿万富翁和亿万富翁家庭,仅比一年前就多了65位。该国1%最富有的人拥有全国家庭财富的约三分之一,与美国的财富集中比例类似。
在中国,有时候人的行为举止是很粗暴的,这其中有的怀着好意,有的不是。不过,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因为人们变得更富有,更多地出国旅行和生活,带回了精致体贴服务的要求。
“十年前,住过五星级酒店的中国老百姓很少,”众美集团地产经理杨考军说。该集团雇佣了受过培训的管家团队,随时准备为住户服务。“现在很多住过,他们就有了一个理念,好的服务是什么样子的。”
和成都的那个学校一样,私立的上海杉达学院也将管家培训纳入酒店管理课程。很多中国人也在欧洲学习如何成为管家。为富有雇主寻找家政人员的英国Bespoke Bureau公司创始人莎拉·韦斯廷·拉赫马尼(Sara Vestin Rahmani)表示,她的公司计划今年在中国开设一所培养管家和家政人员的学校。
中国的管家人数很难确定。可能在几百或几千人,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和富庶的南方。拉赫马尼说,2007年她的公司在中国为20位管家找到了职位;到2015年,这个数字增长至375位,其中125位是为家庭服务。其他公司也报告了类似的增长。
“我们实际上是在向中国出口一项曾经属于他们的业务,”拉赫马尼说。“由于共产主义,一切精致、独特和上层社会的东西都变成了遥远的记忆。”
但是,中国雇主往往把管家当成昂贵的万能仆人,应该一天24小时待命。这违背了管家作为受尊敬的家庭管理者、不从事大部分体力劳动的传统观念。管家罗金环说,这份工作远比自己想象得忙碌。她的日常工作包括监管一座3.2万平方英尺(约合2970平方米)的大宅的桑拿房、电影厅和保龄球室以及其他房间。
“感觉工作起来一直没时间停下来休息,”她说,“这工作比在酒店工作辛苦多了。”
还有另一个压力来源,那就是,雇主担心家政人员会利用敏感信息。管家们需要非常了解雇主的所有癖好——传统上是要记录在册的。但是,由于担心那些信息会被用于抢劫、勒索或检举,很多富人不愿向管家透露自己的秘密。
“我们现在很多富人是富一代,没有家庭历史沉淀,”成都那所管家学院的学生杨林军说。他在为一家地产公司工作。“平白无故在身边多一个人,需要信任,需要长期的磨合,肯定会不适应,需要一个长期的适应过程。”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部分受到电视剧《唐顿庄园》(Downton Abbey)的启发,这个国家一度粗犷不羁的大亨们开始渴望拥有老式的体面,这拉动了中国对接受英国庄园式训练的本地管家服务的需求。
一名学员利用一把尺子摆放正式晚宴中的餐具。
“他们想给朋友们传递的信息是,‘看,我家里有一名管家,英式的管家,’以显示自己有多么富有,”在中国出生、如今生活在北京的英国人叶念伦(Neal Yeh)说。他做管家培训和中介这一行已经有十年。
“现在,雇佣管家的势头最旺的国家是中国,”叶念伦说道。他的英国口音完全可以融入《唐顿庄园》的场景。中国观众非常热衷于观看这部有关英国一个贵族家庭的电视剧。“我敢说,这股潮流的兴起上我是起了作用的。”
Gilles Sabri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孙倩(音)在一场晚宴考试中倒香槟,高级培训师克里斯托弗·诺布尔在一旁观看。
据业内人士透露,管家培训学校和中介在中国已经发展十多年,但最近几年招收的学员人数出现激增。其中大多为中国人,有不少是女性。2014年在中国西南部雾霭重重的城市成都开业的荷兰国际管家学院中国分院(The International Butler Academy China),可以提供为期六周的培训课程,教授餐饮服务、家务管理和其他奢华生活的细枝末节。
“中国人现在度假的时间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所以他们接触西方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所学院的美国培训师克里斯托弗·诺布尔(Christopher Noble)说,他之前在克利夫兰经营酒吧。“但中国人在国外看到、也体验了顶级的个人服务,他们想在中国也享受这种服务。”
在一次宴会测试上,张天明(音)看着同学们请宾客就座。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展运动、大力打击腐败和挥霍行为,而中国经济放缓、对奢侈消费形成冲击之时,管家行业的兴盛看起来或许有些矛盾。但中国的富裕阶层持续积累前所未有的财富,他们想要那些在他们看来象征着体面优雅的东西。据业内人士透露,即便是在习近平治下,管家也有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它们被看做好品味的象征。
“你看到新闻报道说经济放缓,但中国的财富还在增长,”在荷兰接受职业培训,之前在上海、如今在北京当管家的罗金环(音)说。“老钱代代相传。但新钱不具备同样的品质。你需要帮助他们提高。”
如果说管家象征着日渐成熟的中国资本主义,那么他们在这里有些尴尬的地位也反映出,相比其他许多国家的富人,中国富裕阶层必须采用不同的游戏规则。
在一场晚宴考试中,许石桃(中)和其他学员等着上一道煎三文鱼。“我是看了《唐顿庄园》才对管家这个行业有所了解的,”许石桃说。
问题往往归结为缺乏信任。在残酷商业文化盛行的中国有一种与财富相随的不安全感,担心被心怀不满的雇员、对手和官员坑害,尤其是受到官方持续的反腐行动的打击。业内人士称,这种谨慎的心态让许多百万富翁不敢雇佣自己的“吉福斯”(Jeeves)来打理家宅。
“有些也在现实中发现他们不能信任一个外人来管理家务,”这座管家学校的一位营销主管唐杨说。“不愿意让管家了解家庭的一切信息。”
从这座学院毕业的学员,最终做传统家庭管家的相对比较少。有许多其实是在高端俱乐部、住宅区和行政楼里工作,同时服务好几位客户——其亲密度不比私人管家。
在中国推广管家服务的人往往指出,这个国家有自己的高端服务传统,中国古典小说《红龙梦》就刻画了传统的管家角色。但《唐顿庄园》促使中国人对这种老式的服务产生了一种新的浪漫化的兴趣。
这里的许多学员都表示,他们反复观看过那部电视剧,把它当作教学视频,学习家政服务中的低调和处变不惊。
“我是看了《唐顿庄园》才对管家这个行业有所了解的,”现年34岁、正在成都这所学校学习的北京人许石桃说。“我觉的未来在中国这个职业应该会比较受欢迎,也会有市场。”
不过许石桃和她的同学发现,当管家实际上是十分繁重的工作。
在最近的一个上午,他们实践了几个小时,学习以恰当的方式倒酒和倒水。八名学员围着一个桌子站立,紧握着酒瓶的底部,一次又一次整齐地迈步向前,倒入红酒,恰好没到酒杯最宽的地方。
一滴也不能溅到桌布上,更万万不能溅到客人身上。
“伸展,倾倒,抬起,扭转,收回,擦拭。尽量伸展你的胳膊,”诺布尔通过一直跟在身边的翻译命令道,“你要尽可能地伸展胳膊。这是在跳芭蕾。”
学生们还要上其他一些课程,包括为正式晚宴上菜,打包行李,打扫房子,以及管理富人生活的其他数不清的细节。
“做好这些细节,才能做好工作,”班上22岁的学生杨林军说,“胳膊会疼,手会酸,但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很多人希望毕业后能为中国越来越多的超富人士服务。作为回报,他们的月薪能达到2800美元(约合19000元人民币),或者凭借经验和运气,去做私人管家,那赚得要多得多——多于其他很多服务工作。
根据福布斯的年度榜单,到2015年,中国有400个亿万富翁和亿万富翁家庭,仅比一年前就多了65位。该国1%最富有的人拥有全国家庭财富的约三分之一,与美国的财富集中比例类似。
在中国,有时候人的行为举止是很粗暴的,这其中有的怀着好意,有的不是。不过,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因为人们变得更富有,更多地出国旅行和生活,带回了精致体贴服务的要求。
“十年前,住过五星级酒店的中国老百姓很少,”众美集团地产经理杨考军说。该集团雇佣了受过培训的管家团队,随时准备为住户服务。“现在很多住过,他们就有了一个理念,好的服务是什么样子的。”
和成都的那个学校一样,私立的上海杉达学院也将管家培训纳入酒店管理课程。很多中国人也在欧洲学习如何成为管家。为富有雇主寻找家政人员的英国Bespoke Bureau公司创始人莎拉·韦斯廷·拉赫马尼(Sara Vestin Rahmani)表示,她的公司计划今年在中国开设一所培养管家和家政人员的学校。
中国的管家人数很难确定。可能在几百或几千人,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和富庶的南方。拉赫马尼说,2007年她的公司在中国为20位管家找到了职位;到2015年,这个数字增长至375位,其中125位是为家庭服务。其他公司也报告了类似的增长。
“我们实际上是在向中国出口一项曾经属于他们的业务,”拉赫马尼说。“由于共产主义,一切精致、独特和上层社会的东西都变成了遥远的记忆。”
但是,中国雇主往往把管家当成昂贵的万能仆人,应该一天24小时待命。这违背了管家作为受尊敬的家庭管理者、不从事大部分体力劳动的传统观念。管家罗金环说,这份工作远比自己想象得忙碌。她的日常工作包括监管一座3.2万平方英尺(约合2970平方米)的大宅的桑拿房、电影厅和保龄球室以及其他房间。
“感觉工作起来一直没时间停下来休息,”她说,“这工作比在酒店工作辛苦多了。”
还有另一个压力来源,那就是,雇主担心家政人员会利用敏感信息。管家们需要非常了解雇主的所有癖好——传统上是要记录在册的。但是,由于担心那些信息会被用于抢劫、勒索或检举,很多富人不愿向管家透露自己的秘密。
“我们现在很多富人是富一代,没有家庭历史沉淀,”成都那所管家学院的学生杨林军说。他在为一家地产公司工作。“平白无故在身边多一个人,需要信任,需要长期的磨合,肯定会不适应,需要一个长期的适应过程。”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