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即将过去,回头看看我们的中餐还是有了很大的提升,高档中餐站稳了阵脚,一些知名的中餐馆从年初就张灯结彩地开业,一年过来,好评如潮。还有几家中餐馆已经深入美国社区与西餐共舞,也有不少新潮或者说新概念的餐馆高调亮相,希望他们能够走的长远。
生意兴隆者看起来不错,但是他们的心里依然是忐忑,更有经营每况愈下的中餐老板们“举杯销愁愁更愁。”
其实,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人们的消费理念在不断更新,中餐经营者的理念不能跟上潮流,就难免有被淘汰之感。不仅是美国中餐,中国国内的中餐也是半斤八两。根据《中国餐饮报告2018》中的数据显示,近两年餐厅的平均寿命仅有508天。2018年餐饮行业的闭店率为70%。在2017年,餐饮行业的闭店率更是高达91.6%。
中餐确实难干,我们吃货们在满足自己的口福还真应该体谅一下他们的难处。行家认为,一是成本高,餐饮业“租金高、人工成本高、食材成本高、低利润”的“三高一低”压垮了多少餐饮人,即便有着一定实力的餐厅,也在紧盯着身边的“风吹草动”。为了降低成本,“海记”餐馆率先使用送餐机器人。
二是缺乏创新,整个市场瞬息万变,一些看来品质不错的中餐馆维持不下去,不是因为吃货们低看了中餐传承的意义,而是自己忘记了“与时俱进”。对媒体人来说,面对不少餐馆老板,他们中的一些人面对空荡荡的餐厅,其理念依然是作广告能吸引多少客人,恰恰忘记了广告本身是一个品牌,不知道如何打造好自己的品牌,不知道一个品牌的创立能够带来多大的效益,实在是可惜。
三是品牌的生命力需要创新不断去激活。不要去埋怨消费者如何挑剔,而是要研究如何适应消费者,如何让本地的各族裔人们接受并喜爱你的美味佳肴。
我们餐饮人才缺乏是一个大问题,见过一些厨师,按说他们的水平应该是不错的,但是年轻的厨师凤毛麟角,再好的就餐环境,再好的食材,如果没有人去烹制,也将一事无成,最近的中餐联盟会议讨论这个问题,通过有效的途径吸引年轻人从事烹饪行业,关系到海外中餐的命运。
我们的餐馆老板大多有微信群,通过微信群与众多吃货们互动,在互动中不仅相互了解和理解,不断改进提升自己的菜品,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情谊,有这真诚与情谊,他们自然会去捧你的场,这个效益是不可量化的。
就像前两周本人“米其林风波和不自信的中餐”一文刊发后,我们的餐饮大师们评点的一样,靠喊口号,打鸡血是不行的,必须脚踏实地去作,自信必须以实力为依托。尽管米其林的标准是面对西餐,但是中餐不妨以拿来主义的态度,汲取人家美式中餐乃至西餐踏实精致认真的精华。如果我们摈弃“醋坛子”心态,积极探索海外中餐发展新路子,相信中餐的市场还会柳暗花明。
祝大家圣诞新年快乐。12/19/19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