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人工作压力大、习惯熬夜,平时又喜欢用耳机长时间听歌、玩游戏,习惯光顾KTV、酒吧等噪音污染相对严重的娱乐场所,这很容易造成听力积累性损伤。
大部分听力损失的发生是缓慢的、渐进的,因此早期当事人不易察觉到。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10亿12~35岁之间的年轻人,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而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例如用手机听音乐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原因。

那么,日常怎么护耳呢?
别让这些坏习惯偷走你的听力
01
日常养护太粗暴
掏耳朵对很多人来说是很享受的事儿,但是要注意,掏耳朵不要用手指甲,挖耳勺、棉签都可以,有条件的可以先消毒,如有必要可以到专业医疗机构清理。
坐飞机、潜水要注意保护耳朵,可以塞耳塞、点药,以防气压伤;还要当心一些常见的耳部疾病,比如外耳的外伤,耳道的炎症、异物等。
日常擤鼻涕时应按住一侧鼻孔,稍稍用力擤出另一侧,一侧一侧地进行,以免引起中耳炎。
02
过度用耳
90~100分贝会使人的听力受损,100~120分贝使人难以忍受,几分钟就可暂时致聋。那么,90分贝、120分贝大概是多大的声音呢?
90分贝大约相当于嘈杂酒吧环境的声音、电动锯锯木头的声音;
100分贝大约相当于发电机的声音;
120分贝相当于高射炮的声音。
从个人角度而言,预防主要是减少噪声中暴露的时间,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通常80分贝以上噪声环境中长期逗留时,建议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具。
对于年轻人很喜欢听音乐的习惯,小固也有几点建议:
经常用耳机掌握“60-60”原则,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60分钟;
耳机最好选用头戴式的;
在室内听音乐时尽量不用耳机;
在嘈杂环境里尽量不用耳机。
03
忽视耳朵不适的预警

大多数人的耳疾首发症状是突然耳聋,多为单侧耳发病,少数也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耳鸣是突然性耳聋的另一个重要信号,对一过性的、偶尔发生持续几分钟的耳鸣不必过分紧张,但对那些持续超过一天的耳鸣,或是伴有听力下降等症状,则必须警惕。还有一些人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耳内阻塞感或压迫感、耳周麻木感。
一旦出现耳朵异样,一定要及时争分夺秒上医院治疗,切不可怠慢。突发性耳聋在发病一周内及时治疗者,大部分可恢复正常听力;发病两周后再治疗效果就大打折扣;病程超过一个月后疗效更差,甚至无法完全恢复。
此外,如果你长期处在噪声环境中或者经常用手机听音乐,平时要注意听力损失的迹象。比如:
耳鸣,听门铃、电话铃和闹钟铃等高音时有困难;
听不清别人讲话(特别是在电话上);
在餐馆或其它社交场合等嘈杂环境中跟不上别人的谈话;
“4、9、10”这种高频音老听不清楚或是弄混等。
如果出现以上迹象,最好去医院做一下专业听力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