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岁女孩王某为让自己更苗条,不久前开始刻意减肥,健身、吃减肥药……为了理想中的身材,她经常节食,短短1个月,身高170厘米的她,体重确实从150磅降至120磅。可她也出现经常的胃痛、反酸、烧心、胃胀、乏力明显,胃镜检查确诊有较大面积的胃溃疡。
20岁男孩小杨上大学期间半工半读,端过盘子、卖过衣服,由于平时太忙,难以按时按点吃饭,饿一顿饱一顿的他偶尔会感到上腹胃区有些胀痛,但喝点热水,按摩一下也能缓解,后来隔三岔五就来这么一出,小杨便到药店买了点胃药,服下后勉强好转,便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一忙起来就到半夜。谁知,几年下来,小杨疼痛逐渐加剧,后来每次发作恨不得蜷成一团,这才重视起来,到医院做胃镜检查,发现已经患上胃癌。
一中年男子沈某某因公司生意,经常和朋友去自助餐厅吃饭,边吃边聊,每次都长达4、5个小时,直到肚子实在撑不下了才离开,有几次甚至出现呕吐。久而久之逐渐出现腹痛、腹胀、进食不下,吃了东西感觉不容易消化,似乎一直停在胃里。
以上是我在临床中遇到的病例,饮食失调会导致许多消化道疾病,轻则胃炎、胃溃疡,重则消化道肿瘤,危及生命。而饮食失调包括了进食不定时、不定量、偏食、挑食,最容易损伤脾胃。而脾胃需要养护,食养是第一步,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饮食要有规律,每天进食宜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因此,平常就算是再忙碌,按时、按量进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绍两个调理脾胃的保健穴,在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时候可以按摩,如果脾胃不强健,可以经常按摩调理脾胃。
1、足三里

足三里,属于胃经的一个大穴,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中医有“肚腹三里留”之说,认为其主消化系统病。是中医界公认的治病、养生、保健的第一大穴。适用于男女老幼所有人的养生保健。中医研究认为,针灸足三里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的作用。
位置: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快速取穴: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
2、中脘穴

中脘穴属奇经八脉的任脉,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对于连通脾、胃有重要作用。因此,按摩中脘穴能够促进胃经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中脘穴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可疏通脾胃积滞、补益脾胃气血,因而全面调理脾胃,促进脾胃功能,特别对促进肠胃动力,缓解消化不良等消化问题有良好疗效。
位置: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陈文强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博士,美国执业针灸师。原北京宣武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王芬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